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北京特稿】冀果出太行

时间:2019-03-14

长城新媒体记者 吴新光 信贺宁

“太行天下脊”。巍巍太行,绵延千里的绿意蕴藏着脱贫致富的商机。

“通过保国及保国团队的科技扶贫,许多农产品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像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绿色果品插上‘品牌’翅膀飞出太行山。”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高兴地说。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你看,这个富岗苹果上有一个二维码,可以溯源。保证让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果品。”郭素萍代表说。

郭素萍代表讲解富岗苹果的二维码溯源。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澜澜 摄

培训技术内容之变,折射供给消费之变

“好看、好吃、安全又便于储存,这样的水果更能得到消费者青睐。而要种出这样的果品,科技是关键。”郭素萍代表说,科技为满足消费者对果品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太行山区的贫困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市场大门。

“现在的技术培训内容,与几年前相比,大不一样。以前农民需求的是能让果品增产的技术,现在是让果品提高质量的内容更对农民的胃口。”郭素萍代表说,这几年,果农想法之变,反映了当下的市场之变,市场供给之变又反映了城乡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变。

郭素萍代表的说法在石家庄北国超市裕华店果蔬部赵经理那里得到印证。赵经理说:“这两年,超市水果消费量提升很快。消费者选购水果,第一是看品质,价格倒是其次考虑的。”

“在对果品的需求上,人们正由吃得到、吃得够向吃得美味、吃得健康转变。”郭素萍代表表示,为种出符合现代人消费观念的果品,仅仅靠农民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从如何栽培到果树修剪、再到病虫害防治,果树种植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技术的帮扶。

说起这些,郭素萍代表的思绪已经飘向了太行山深处。

作为“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去年,郭素萍代表带领团队成员走了全国30多个地方,培训各地果农有关苹果、核桃、红树莓等管理技术达8000余人次。

无论走到哪里,太行山区的果农,依然是郭素萍代表心中最深的牵挂。一片片绿油油的苹果园、核桃园,浸透着李保国教授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新时代,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果品的需求,果农必须在供给侧发力,努力生产出高品质的果品。”郭素萍代表表示,这对林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富岗苹果。(资料图)

论斤卖到论个卖,折射品牌巨大魅力

科技+品牌,赋予了果品什么价值?

郭素萍代表用一个单价40元的富岗苹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个苹果看起来好看,吃起来脆甜,储存半年以后的口感与刚刚采摘时基本没有区别。”郭素萍代表介绍,为保证苹果质量,每一个富岗苹果都经过了严密的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并有专人看护。

“富岗苹果‘俏’太行!我们的苹果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个好价钱。”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乐呵呵地说,俺们为苹果注册了“富岗”商标,2011年“富岗”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他地方的苹果论斤卖,俺们的苹果论个卖,最高能卖到100元一个。

岗底村是内丘县太行深山区的一个小村,1984年人均收入不足80元,为了脱贫致富,从1985年开始,10年种了20多万棵苹果树,但苹果质量特别差,到1996年还没摘掉穷帽子,迫切需要技术指导。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李保国教授生前以红富士苹果在岗底村的生产特性为依据,改良研发新品种,又独创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

岗底村成立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富岗苹果作为品牌开始为岗底集体经济代言,品牌意识一点点渗透到果农心里。

岗底村7800亩荒山如今林果满园,山绿了,村美了,民富了。目前,岗底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

“除此之外,富岗苹果还首创国内苹果生产过程可追溯系统,通过扫描贴在苹果上的二维码,便可以对这一个苹果的生产过程、种植土壤、种植负责人及电话等信息一览无余,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郭素萍代表信心满满地说。

在赞皇县、井陉矿区,许多农民也栽种苹果树。同样是太行山区,同样是红富士苹果,种出来的苹果从口感、到果型,从甜度、到价格,与富岗苹果相比,差距不小。“归根结底,就是种植的标准化,还没有跟上。”郭素萍代表点到了要害处。

绿岭核桃。(资料图)

卖果品到卖风景,折射价值增值轨迹

“现在靠着这5亩多核桃树,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在临城县西洞村,53岁的村民张更俭,从来没想到靠着荒山也能脱贫,核桃树成了大家的“摇钱树”。

临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绿色山岭,实现向绿要富。

在临城县绿岭万亩核桃种植基地,“这里是李保国教授生前试验薄皮核桃技术的主要基地。”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福深情地说,没有李保国教授,就没有绿岭核桃的今天。薄皮核桃已成为临城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郭素萍代表介绍说,保国生前首创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让核桃可以“信手拈来”,创造“树、草、牧、沼”立体种养模式——核桃树下种苜蓿、养鸡鹅,畜禽的粪便用来还田和制作沼气,避免了农药杀虫,让产出的核桃更加绿色安全。

绿岭核桃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认证,荣获“中国名优农产品”“中华名果”“奥运推荐果品”等一系列荣誉,为我国丘陵地区探索出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近年来,公司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瞄准消费者有效需求,依托绿岭核桃品牌,我们做起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产品从核桃干果,扩展到多味核桃、核桃油、核桃乳、核桃露、核桃蛋白片、降脂胶囊等6大类30多个品种。”高胜福说。

郭素萍代表表示,科技扶贫使万亩荒山变绿林的同时,通过深加工带来了核桃果的价值增值。

核桃林既是经济林,又是旅游景点、天然氧吧。近些年,临城依托绿岭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建设了“核桃小镇”,集生态采摘、养生度假、拓展训练等功能于一体,闻讯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看了核桃乳、核桃油生产线,又购买了众多的核桃深加工产品,众多游客大呼过瘾。

“2016年试营业,接待游客1万多人;2018年更是突破了8万人。”绿岭核桃小镇项目负责人李占芳说。

从核桃果到核桃油、核桃乳,从卖果品到卖风景、卖生态……一颗小核桃,串起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

  • 上一篇:秦皇岛交警启用改装车噪音抓拍系统 重点整治“改装车”!
  • 下一篇:“职”等你来!近1.5万个就业岗位 3月23日毕业生招聘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