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长城评论】小学推“无声食堂”,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时间:2019-04-17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走进一间小学食堂,见到的不是学生们告知食堂阿姨所需饭菜的急切,也不是吃饭时开心交谈的热闹,而是一片鸦雀无声:打饭时,伸一根手指表示加饭,伸两根表示加菜,伸三根表示加汤,班主任用“OK”的手势回应。如果有学生出声,“红领巾督查小组”就及时出现纠正,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你会作何感想?

这样让人感到荒诞、压抑和些许惊悚意味的场景,不是文学和影视剧里虚构的桥段,而是真事。据澎湃新闻报道,从今年3月11日起,浙江省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开始推出“无声食堂”。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

浙江省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开始推出“无声食堂”。来源:台州晚报 

在该校一副校长眼里,“无声食堂”带来的改变让人惊喜:“刚开始的10天里有些学生忍不住说话,后来说话的越来越少,现在午餐时基本上听不到交谈声”,“低年级段学生吃饭以前要25分钟左右,现在基本在20分钟内完成,桌面也比以前整洁了”,“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

坦率地说,这种“效果”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试想,眼前有班主任盯着,身边有“红领巾督查小组”随时出现,头上有扣除所在班级纪律分这一“紧箍咒”套着,有多少孩子还敢“顶风作案”?即便有少数“刺头”,也很快会被按压下去。

只是,不知道学校有没有注意到,学生们打饭、吃饭时唯恐发声的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状?而在之前,食堂是他们放松身心、沟通交流、增进友情,或者探讨一个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点的场所,是愉悦欢乐之地。看到这种对照,学校还会感到满意吗?

“无声”餐厅。图文无关

说到底,“无声食堂”是学校只站在自身立场考虑,为了管理方便,却忽视了学生感受的产物。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

当然,学校有自己的苦衷。该校约有1000名学生中午在食堂吃饭,但食堂一次只能容纳600多名学生同时就餐,所以要分低年级段、高年级段两批用餐。这反映了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但也暴露了学校推“无声食堂”的主要原因:让先进餐的低年级学生早吃完饭,给高年级段学生腾出充分的就餐时间。当然,即便不是为了教学生在公共场合的礼仪,这种初衷也是能理解的,但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未必。

最直接的,学校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反映难处,争取经费等支持,扩建食堂;比如,学校可以探索学生在教室等场地吃饭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多人在小学时都有过类似经历,包括国外小学生。

“无声”餐厅。图文无关

即便这些都有难度,还可以另辟蹊径。比如,在知识层面,教会低年级学生就餐规矩,让他们知道进食时嬉戏打闹、拖拉对身体健康的坏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感认知上,教会学生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比如向其坦言学校食堂容纳量不足的困难,让孩子们明白自己不好的就餐习惯会影响后面等待的高年级段学生。这不也是一种现代文明教育吗?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可能会出现一些任性行为。这需要学校和老师的理性教育和耐心引导。搞一刀切地禁止发声是不明智的,即便短期内有效,也不是可持续的办法。更何况,校方管理方便了,牺牲的是学生们的天真烂漫和正常交际,这样的付出与获得比,真的值得吗?

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规定学生不能在食堂发声,学校又有什么权力要求学生“无声”呢?这样忽视学生基本权益的任性之举,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格平等观念,都是一个很不好的示范。(凤池)

  • 上一篇:【长城评论】石家庄出台意见说“房住不炒”,我们很期待
  • 下一篇:好班子建出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