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爱国情 奋斗者”系列访谈①白石:讴歌爱国情怀 讲述奋斗故事

时间:2019-04-24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情 奋斗者”系列访谈①

讴歌爱国情怀 讲述奋斗故事

——专访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总策划、总编剧白石

扫描二维码观看访谈视频。

长城网讯(记者 高琳哲 赵鹏)没有大牌演员,没有流量明星,收视率却一路飙红,连续多日在上星台同时段全国实时收视榜首——前不久,在央视热播的“河北制造”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收获掌声无数。

近日,该剧总策划、总编剧,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白石做客长城新媒体直播间,与网友分享《有个地方叫马兰》创作背后的故事。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总策划、总编剧白石做客长城新媒体直播间。记者 高琳哲 摄

艰苦奋斗,用“马兰精神”创作马兰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希望。

近年来,以“两弹一星”为创作蓝本的影视作品多是描写大事件和大人物,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小人物却鲜为人知。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以我国核武器试验基地(马兰)建设初期到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58-1964)为背景,以基地保障部长何玉山、工兵团长徐远征、研究所某室主任项怀瑾三个家庭为主线,展现了当年马兰基地基层指战员、科技人员和他们的子女在千里大漠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由此引发的传奇经历和情感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非常特殊,从而给每一次的情感波动染上了特殊色彩,借此抒发战友情、夫妻情、父子情等人间真情大爱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身为“马兰二代”的该剧总编剧白石如是说。

白石认为,“两弹一星”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史中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的“马兰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重要精神力量,需要有一部作品来记录这段峥嵘历史,弘扬马兰精神。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是罗布泊的真实写照。聊起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白石表示,为了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拍摄地选在了没有路的戈壁沙滩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整个拍摄团队吃尽了苦头。

“当时的地表温度有70多摄氏度,穿胶鞋走在沙子里都烫脚。演员基本不用化妆,进去一个礼拜,就晒成了自然妆,衣服里全是沙子,身上全是汗,一天下来,几米之外都可以闻到味道。”白石说,正是这样,也让拍摄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兰精神”。

剧中何玉山的扮演者宋运成曾说,当他真正走进马兰,走进人物生活过的地方,他才意识到,这不是戏,这是一次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旅程。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剧照。

讴歌英雄,是时代永不落幕的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有革命文化、和合文化、根脉文化、直隶文化和开放文化,是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作为文化宣传战线上的老工作者,白石娓娓而谈。

熟悉白石的人都知道,他的代表作还有《闯天下》《我的故乡晋察冀》,这些多是以河北文化、河北故事、河北英雄为创作原型的作品。

《闯天下》展现了在家国交困之际吴桥杂技艺人自强不息、勇于牺牲的燕赵风骨和慷慨悲歌精神,讴歌了杂技艺人崇信尚义勇闯天下的民族精神。

《我的故乡晋察冀》所表现的红色文化不仅是战争和爱恨情仇,其深意在于这些故事背后埋藏着的珍贵史料和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白石坦言,《有个地方叫马兰》总投入只有两千多万,其中演员片酬只占15%,这样的小投入能够收获现在的好评,远远超出预期,是始料未及,却又在情理之中。

“剧中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他们身上发生过的故事却是真实存在的。很多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始终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有个地方叫马兰》这部电视剧就是一部‘小正大’的典型电视剧。”白石说道。

讴歌英雄,是时代永不落幕的主旋律。白石认为,“英雄”二字并不全与牺牲有关。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是时代的英雄,但矢志前行的“追梦人”,坚定勇毅的“信仰者”,担当有为的“拓荒牛”,只争朝夕的“实干家”,他们也是英雄,这些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总策划、总编剧白石做客长城新媒体直播间。记者 高琳哲 摄

培根铸魂,用精品奉献人民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随着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对于历史剧的拍摄有很大影响。白石认为,历史剧、年代剧创作,应该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根本问题。

“最近我们在拍一部电视剧《人民的选择》,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在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等重大问题上面临的艰难抉择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体,就是人民。”

白石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历史剧也一定要瞄准人民。即便是写领袖人物、帝王将相,也应该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把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合理化,给受众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原因,把剧情合理化,老百姓才会买账。

“《有个地方叫马兰》剧中孩子被风吹跑的情节,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用小故事来连缀整个事件,更容易和老百姓的心相通。”白石说,剧中衣食住行的琐碎小事,比如基地养鸡等问题,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小事,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就变成了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

“另外,年代戏一定要真实,包括剧情的真实和语言、服道化的真实。”白石列举,现在有的年代戏描写一个五十年代的人,张口闭口都是网络语言,这就脱离了事实本身,最后只剩下了“噱头”和“槽点”,久而久之,观众会疲惫。

白石表示,创作源于生活,要想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创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找到生活中的矛盾,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统一起来,用正能量影响观众。

“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保安、保姆,都是基层工作者。劳动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白石说,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更多表现人民、反映人民的正能量作品,这样才能赢得观众和市场,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上一篇:免费送票!五一,就和喜欢的人去正定古城“机车电音节”!
  • 下一篇:【图解】@河北人 6月1日起将施行小型客船运输管理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