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长城评论】读书是为了长知识还是摆“姿势”?

时间:2019-04-24

挑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就着昏黄的灯光,泡一杯浓郁的咖啡,翻开精致的书卷……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夜读”。一气呵成之后,把手机紧紧攥在手里,双眼凑在屏幕上,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点赞数。此次“夜读”打卡撒花,知识可能没怎么涨,这“姿势”可是阵仗不小。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成了朋友圈“晒书日”“晒读日”。有的人,即使没有节日也一直在读,而对一些“虚假读者”来说,“读的姿势”远比知识重要。

虚假阅读,是指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潜心阅读,而是更多地将读书作为一种姿态,一种标榜。这种阅读,不是将知识作为精神食粮而内化,而是当作化妆品来自我粉饰。但是,长久营养不良导致的面黄肌瘦,只怕再怎么名贵的化妆品也补救不了。

美国学者戈夫曼曾提出一种“拟剧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进行“印象管理”或称“印象整饰”。自媒体时代,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拟剧表演从后台进入前台,人们忙着自我粉饰,贴满标签。虚假阅读正是这种人际互动模式的直接表现。

这种虚假阅读,有的是为了满足自身虚荣;也有的,是一种职业需求。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微商,通过发一些名著中的名句,既可以塑造自己文化人的形象,又可以刺激读者情感,为自己的营销助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这句出自《挪威的森林》的话,几乎是微商票圈的标配。

也有的人,心浮气躁,在读书过程中走捷径,看网上的书评,看百度百科的梗概,或者看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就美其名曰自己读了这本书,出去和朋友们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终究是“化妆”效果,有时可能可以以假乱真,但本质依旧是假的。

这种心态,造成了对阅读的降维打击,阅读失去了纵深感,变成了扁平化的知识板砖与符号堆砌。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无数不曾相遇的读者在这本书的世界中回眸对视,产生灵魂的共振。远不是摘取一两句文艺的句子,或者只懂一个梗概就可以伪装的,一旦深入探讨,就会原形毕露。

《红楼梦》不是青春古装言情小说,《飘》的精髓也不仅仅是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正如学霸优秀的秘诀不在于他的笔记本,而在于笔记背后的思索与心血,那些以作为标榜的阅读也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戳就碎。

人们愿意用知识粉饰自己,其实也折射了一个积极侧面,即社会还是崇尚文化的,有知识的人更容易受到尊重,读书多永远是正面buff(增益状态)。虚假阅读正是抓住这一趋势,对知识畸形利用,让自己成为一位唱戏的演员,读书就是自己的面具。

这种浮躁心态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就是对知识的误解。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在于重经验论,而轻知识论,传统文化的实用品格,在如今的社会转型期被畸形利用,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和阅读心态。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么通过“虚假读书”来粉饰一下自我也算是无成本买卖。

读书日一天,读书却可以一生,让读书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那与今天或者明天是不是读书日就没多大关系了。(吕京笏)

  • 上一篇:跟我走 咱们跑赢时间 张家口交警开通“生命通道”及时护送一昏迷中年男子就医
  • 下一篇: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