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长城评论】保护好城市的根脉

时间:2019-08-21

8月18日至19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定州市调研检查。他强调,扎实开展古城保护利用,统筹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切实改善定州市城乡面貌。

8月18日至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定州市调研检查。这是王东峰到定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就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等进行深入调研。长城新媒体记者庞晓玮摄

定州,有5000年文明史,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河北燕文化、赵文化、中山文化三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为战国中山、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国都。

千年建城史给定州留下了许多文物资源。据2017年数据显示,定州现有国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13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二级文物240余件,数量居河北省市县首位。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

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定州古城恢复、打造古城名片的底气。

2016年,定州市委、市政府投资100亿元启动定州古城恢复项目,打造5A级体验型古城。随着古城恢复项目的实施,逐渐唤醒了历史所赋予这座城市的辉煌。

近些年,定州结合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依托“千年古县”和绿色生态游的优势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定州的旅游知名度逐年提高,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事实也证明,开展古城保护利用,对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形象等都会产生提振作用。

如苏州、平遥、绍兴等地,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充分发掘旅游资源,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8月18日至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定州市调研检查。这是王东峰到杨家庄乡小陈村入户走访群众。长城新媒体记者庞晓玮摄

当然,古城保护利用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牵涉到文物保护、建筑施工、保护与开发平衡等诸多问题,在其他地方,一些地方政府迫经营压力,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主导来进行古城开发,进而打破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甚至对文物造成开发性破坏。

这些问题,定州在接下来恢复古城、利用古城过程中需警惕。同时,不妨向其他历史文化城市借鉴一些经验。

“兄弟城市”正定,1994年被评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依托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登得上城楼,看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精心打造“古城古韵、自在正定”。

此外,正定在恢复古城风貌、做活古城文化游基础上,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佛教”“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体育”等,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以期实现保护遗存、传承文脉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

在河北,许多城市都有丰厚的“文化家底”,这些“家底”是我们最应珍惜的“宝贝”,保护好、利用好,让它们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重要源泉、塑造城市形象的金色名片。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保护好城市的根脉,传承燕赵文化,河北大有可为。(郭慧岩)

  • 上一篇:访谈|开学季,迁户口OR不迁户口?
  • 下一篇: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 8月14日至2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