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张艺萌刘澜澜)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保定市易县曾是贫困县,由县城向西60公里是良岗镇大兰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个村子四周被层层大山围困,如同一道道栅栏阻挡着这个村子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这个处于太行山犄角旮旯的贫困村逐渐摆脱贫困,当地群众说:“是党的好政策扭转了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局面,改变了我们贫困落后的面貌。”
河北易县良岗镇大兰村。长城新媒体记者张艺萌摄
清晨,记者驱车从241省道到大兰村主路,一路顺畅、平稳。这条乡村公路像飘落在山间的玉带,点缀在秋日硕果累累的农田间。一辆辆私家车、小货车驰骋在公路上,昔日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山村,因为有了路,与外面的世界连成了一体。
70岁的宋连印第一次去了县城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全村430口人分布在一条大山谷和三条山沟中的10个自然村,曾经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大山的阻断,这些自然村之间也很少交往,封闭与落后成为这个村落的“标签”。
“早些年,我和村民到县城附近干活,农历小年我们要回家过春节,我们早上八点从良岗镇出发,由于天气和山路的原因,我们直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到村里。”70岁的村民宋连印回忆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
70岁的村民宋连印正在接受记者采访。长城新媒体记者张艺萌摄
进山难,出山也难。宋连印说:“难呐,忒难了。根本没路,村路全是脚踩出来的。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都不出山,盯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只为能够养家糊口。一些老人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2016年5月,通过河北省政府研究室驻大兰村扶贫工作队的“牵媒拉线”,大兰村与海军领导机关结下了缘。2016年,经过实地考察,海军机关选取了当地3个国家级贫困村作为定点帮扶预选对象。
作为预选对象之一的大兰村,当时人均年收入仅1800元。因为穷,脱贫难度大,大兰村成为了海军机关帮扶的首选地。海军机关在大兰村修建了1.14公里的翻山公路,架通了52米路桥,实现了大兰村与省道、荣乌高速的联通。2018年,还将原有村内主干道由3米拓宽到5米,从村口向里延伸5公里,贯通各主要居民点。
2018年9月,公路终于修到了宋连印的家门口。2018年11月,宋连印坐着村里的小汽车第一次来到易县县城。
私家车正在大兰村的新公路上行驶。长城新媒体记者刘澜澜摄
现在,宋连印经常到县城。“去县城40多分钟就到了,以前哪敢想啊。我们以前种了核桃,村里人都推着独轮小推车去镇上卖,一走就是一天。”宋连印说:“我身体不行,以前我都在村里卖,几乎挣不到钱。如今,优质的核桃能够随着货车发往县城甚至北京。”
2018年,宋连印靠着几亩核桃树,除了低保补助,他挣了2万块钱。“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多钱。这是公路带来的钱,国家政策给的钱。”不善言辞的宋连印连连说了几声:“好啊,好啊,生活越来越好了。”
宋连印正在修剪核桃树。长城新媒体记者刘澜澜摄
除了宋连印的几亩核桃树,大兰村共规模化培种了252亩核桃树,核桃成为了大兰村的主导产业。此外,自河北省政府研究室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兰村后,猪羊饲养、蛋鸡养殖等产业向规模化迈进,南瓜、土豆、红薯等绿色农产品在北京、保定等地打开局面,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脱贫致富产业蒸蒸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18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000元,增长了233%,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贫困发生率由67.2%降低为0.5%,大兰村自此甩掉了贫穷的帽子。
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里,最期盼的就是走上宽敞、平整的路,把大山里的丰富物产运送出去,换来好生活。现在路修通了,咱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驻大兰村第一书记李延晓说:“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发展,也给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路通后,村民们的心里也有路了。”
大兰村的鸡崽满山飞
因为家里穷,宋连印一辈子没娶上媳妇儿,与他相依为命的是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宋连鹏。现在兄弟俩,一个种核桃,一个养鸡。小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红火。
宋连鹏正在整理农产品。长城新媒体记者刘澜澜摄
两兄弟家有几栏子蛋鸡,这可是宋连鹏的宝贝。宋连鹏告诉记者:“我现在养了50只蛋鸡,每天能捡不少笨鸡蛋。我岁数大了,不能规模养殖,但卖笨鸡蛋也能让小日子过得红火。”
村集体也办起了养鸡场,给村里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也带来了一笔收入。78岁的村民张永顺年纪虽然大了,但腿脚利落,工作起来像年轻人,他说:“有人劝我这么大岁数了,在家养老就行了。但是我想,穷了一辈子,有这样挣钱的好机会,我到村集体的养鸡场打工挣钱,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村集体的养鸡场。长城新媒体记者刘澜澜摄
村里给张永顺安排了简单的工作,每天打理着鸡的“生活起居”。给鸡喂食,打扫鸡舍,是张永顺每天早晨的功课。记者来到鸡舍,看到鸡的喂养过程非常“智能”,有了专业设备,喂食整个养鸡场只需3名工作人员。
记者了解到,村集体的养鸡场能年产30万只肉鸡,2018年纯利润就突破了十万元。村民们对养鸡更加有了信心,所以除了养鸡场的规模经营,村民们开始自己养蛋鸡。
养鸡户宋连堂告诉记者:“最近蛋鸡换批,我家的鸡同村里的其他农产品销往北京的扶贫超市,由于大山深处适宜它们生长,品质特别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宋连堂说,扶贫工作队看我家门前空旷、离稻田果园近,就鼓励我发展养殖业,还安排我到种养培训班学习。现在我们村像我这样的养鸡大户有4个。”
宋连堂家的散养蛋鸡。长城新媒体记者张艺萌摄
记者了解到,宋连堂家有近3000只鸡,养鸡最多的一户张志诚家有13000只鸡,蛋鸡养殖户共带动贫困户20户脱贫致富。村民来鸡舍打工,一天能赚100块钱。
宋连堂家的散养蛋鸡。
“因为穷,小伙子外出打工一去几年不回来,适龄的姑娘都往外嫁。要是不救这个村,村里基本就空了,现在在外打工的人开始往回走了,就是因为通过国家的好政策,大山深处的小日子越来越好。”李延晓告诉记者。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大兰脱贫“成色”在提高。昔日的“破落大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大兰”。
大兰村修建村道4.9公里、拦河坝2座、垃圾集中填埋点1处和垃圾池10座、村道护坡1.3公里,修缮小桥1座,新整修的村民服务中心焕然一新,风景墙和风景石相映成趣,文化活动广场和小花园妆点出“大兰气质”。
驻大兰村第一书记李延晓接受记者采访。长城新媒体记者张艺萌摄
脱贫攻坚给村民们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外迁人口出现了回流,多年的户籍人口净流出现象彻底扭转。
2016年,大兰村有村民410人;2017年底,大兰村脱贫;2018年底,大兰村有了村民430人。“嫁过来的姑娘也愿意把户口挪过来了”。李延晓说。
采访结束时,宋连印和宋连鹏两兄弟告诉记者:“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去北京的扶贫超市看看家里产的鸡蛋有多少人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