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履职故事|周文涛代表:每天给转炉里的钢加点“创新料”

时间:2021-03-03

长城网讯(记者信贺宁通讯员吴兆军王刚锋)“今天进度怎么样?报一下各个转炉里的温度。”2月28日,2月份最后一个休息日,周文涛像往常一样,在8.5米高的精炼炉台上指挥调度炼钢生产。稍一闲下来,脑子就围着如何提高冶炼效率、研发更多高端钢种打转。

“转炉里的‘创新料’,得天天想着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邯钢三炼钢厂转炉车间副主任,过去一年里,周文涛坚守在炼钢生产一线,每天琢磨搞创新、求突破。

周文涛(左)和同事彭茂,每天都与熊熊燃烧的炼钢炉火为伴。长城网记者信贺宁摄

“这是去年8月份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时,我拍下来的一张照片。”说起履职一年中最触动他的一个瞬间,周文涛从手机相册里翻出一张照片,特意指了指照片底部一行不起眼的小字:2019年12月2日,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丁班3号120吨转炉创造了班产31炉的国内最高纪录。

“当下心里悄悄一盘算,同一个时间节点、同样的炼钢设备,我们还有差距呀!”周文涛说,他在参观现场就开始询问高效生产“窍门”,回来后立即调整生产计划,并对设备进行改造,包括技术指标的设定、参数的改进等,缩短冶炼周期,力争用最少的资源炼出最多的钢。

为了赶超先进,他还成立转炉底吹攻关组,邀请专家现场讲解转炉底吹技术,率先在4号转炉开展底吹攻关。

“多项技术攻关下来,我们的冶炼周期由平均40分钟减少到30分钟。”周文涛说,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三炼钢厂转炉车间的班产量已经稳定在18炉以上,日产最高达到16894吨。各项重点指标持续向好,工序成本进一步降低。

最让周文涛引以为傲的,是他参与开发的转炉智能炼钢模型,具有自动采集、静态计算、动态模拟等功能,能精准控制冶炼全过程,使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钢厂”接轨信息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冶炼效率。

创新是第一动力。2020年,三炼钢厂转炉车间开发新品种13个,优化更新50多个,中高端产品同比增加4.63%,调质耐磨用钢系列等高端品种钢实现批量生产,高强韧性工程机械用钢Q1100E填补了河北省空白。

“这些年,他的心思全用在创新上,还特别注重细节。”在该车间丙班作业长彭茂印象中,工作中的周文涛总是眼神坚定、踏实认真。尤其在高端产品研发中,周文涛每次都把生产参数记录下来,反复调整改进。

周文涛(中)指挥调度炼钢生产。长城网记者信贺宁摄

创新、实干、细心。周文涛深刻认识到,炼好钢不仅要积极对标先进,更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以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排放的绿色钢铁产品。因此,今年参加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速钢铁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建议。

“现实告诉我们,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横下一条心搞创新,生产出更多高端产品,才能拥有主动权。”周文涛介绍,2020年,以河钢邯钢2250mm先进产线为基础建设的国家首家“5G+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为依托,联手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的示范基地;“河钢邯钢-长城汽车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河钢邯钢与客户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0年,河钢集团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品种钢占比达75.3%,研发新产品152个,新产品产值303.97亿元,其中16个“单打冠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周文涛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建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组织钢铁行业区域核心技术和产品交流会,以课题形式,推动创新技术联合研究和绿色钢铁材料联合开发,与周边区域实现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 上一篇:石家庄市长安区:银企对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下一篇:正月十五扭“拉花” 最美“非遗”强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