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至2021年2月28日,《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13号、14号展厅展出,190余件(套)凝结着亚洲古老文明精华的文物藏品精彩亮相。
本期,由志愿者讲解员宿建秀为大家讲解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拓片。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史晓多
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拓片。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刻于石碑右侧的中文(局部)。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刻于石碑左侧上半部分的泰米尔文(局部)。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刻于石碑左侧下半部分的波斯文(局部)。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文物名称: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拓片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文物简介: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拓片,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把在明朝的首都南京拓制好的碑,带到斯里兰卡。这件拓片很有特色,碑上刻有中文(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刻写的)、泰米尔文(是从左往右刻写)和波斯文(从右往左刻写)三种文字,分别代表明朝皇帝向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祈愿。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同族群、语言和宗教文化共存的现象,也体现了古代中、斯两国人民不远万里的友好交往。
公元10至14世纪,中国宋元王朝经济重心南移,工商业发达,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突飞猛进,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这些因素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的亚洲各文明各美其美,互通有无;今日的亚洲各民族文化多元,包容互鉴。历史启迪我们,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结束语:通过对20多件文物的讲解,想必大家对亚洲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历史上的亚洲文明,各美其美,互通有无;今天的亚洲各民族,文化多元,包容互鉴。历史启迪我们,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感谢志愿者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期待下次展览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