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买来的公益证书,假的终究是假的 | 长城评论

时间:2021-04-16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西蒙

据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互联网交易平台中有不少商家涉嫌伪造、贩卖公益证书。证书还被分为官方版、精装版、普通版等多种类型。有的商品链接中还有“高级防伪,唯一证书编号”等字样。(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来源:北京青年报

虽然这些贩卖公益证书的行为依托的是互联网平台,但这种套路,即便不依靠网络渠道,在现实中也一直存在。说到底,还是“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学生有加分、升学、就业上的“证书需求”,一些商家便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来伪造和贩卖假证书。

从报道中看,有商家打出这样的宣传语——“志愿者证!保真!如图!大学生,你懂的来”,而一些购买者也明白这里边的套路,明知道这些证书很可能是假的,但如果可以以假乱真,就敢花钱购买。甚至有商家直接抛出“加学分?综测?申请奖学金?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这样的问题,可见他们已经掌握了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根据他们的需要,可以伪造各种类型的证书。而且,这还只是被媒体曝光的情况,很多潜伏在水面之下的问题,还没有被曝光,这个市场的混乱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这些商家伪造的证书是假的,但如果不进行专业甄别,仅从表面上看,可能还真看不出其中的问题。据媒体曝光:多家店铺会在商品展示页附上“志愿者服务证书定制化”“内容可改、可放logo”“免费打印内芯”“专业定制”“公益类证书定制”等字样。越来越多的商家在造假的手段上愈发高超,做法也更加灵活。如果不禁止这类行为,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

要想减少类似现象,需要在假公益证书的提供端与使用端两个方面,作出必要的监管与整顿行动。这些伪造与售卖假证书的商家,性质严重者,其实已经涉嫌伪造相关单位印章罪。而且,一些商家已经编织了黑色的利益链条,从证件的制造到售卖的多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只有将这个黑色利益链条上的每个参与者都依法处理,才能彻底斩断假证的流通渠道,消除证件提供端层面上的隐患。

从广大学生的层面上看,他们是这些假公益证书的购买者与使用者。尽管一些学校在审核证书时不是很严格,或许能蒙混过关一时,但假的终究是假的。这种低劣的做法,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长期使用。如果证书是假的,真相被审核者发现,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在当前高校对学生诚信行为要求如此严格的当下,冒着巨大风险去买假证书,实在是划不来。

因此,此事其实给广大学生也提了个醒:不要轻信网上一些商家吹嘘的“证书买卖”,要想加分或者升学,还是要回到日常的努力中。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争取各种荣誉,这才是求上进的合理路径。

  • 上一篇:图解丨河北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争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 下一篇:学习海报(79)丨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