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金句
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把京津帮扶转化为河北脱贫成果
京津冀携手 合力拔穷根
2021年4月28日,平山县李家庄村驴岛农家院服务员在招待游客。2016年,荣盛集团和李家庄结成了帮扶对子。在荣盛集团的帮助下,李家庄村民们办起农家院,日子越过越红火。 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阅读提示】
凝聚团结的力量,无往而不胜。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全面参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拔穷根、携手奔小康。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京津冀三地人民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战贫斗困,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京津冀携手斩穷根,扶贫协作结下了浓浓情谊。
2016年起,京津两市陆续对口帮扶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2.85亿元,实施项目2356个,为河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河北把扶贫协作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与京津两市精诚协作、同频共振,全面建立高层互访、联席会议、工作落实等协作机制,将强化京津外部帮扶和培养当地内生动力统筹起来,切实把京津帮扶转化为脱贫成果。
截至目前,张承保的受援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38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12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2019年2月15日,2018年脱贫的承德县大梨树沟村村民李翠英在清诚农事休闲中心大棚里采摘尖椒,每月2000元的稳定收入让她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在天津市东丽区的大力支持下,承德县清诚农业合作社在果蔬种苗供应、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农业休闲体验游等方面不断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增收。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聚焦特色产业,开辟“造血式”扶贫新路
乍暖还寒时节,位于尚义县红土梁镇的昌平—尚义现代高效草莓产业园二期大棚内,红土梁镇长条沟村村民孙桂珍正在为种苗浇水。她说:“以前打零工,离家远,还干不长。现在在这里干活,工作稳定,干一天就有100来块钱的收入,挺知足!”
借助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种苗繁育和鲜果生产优势,尚义县投入协作资金3400万元,打造了昌平—尚义现代高效草莓产业园,带动该县4个乡镇村民受益。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抢抓京津对口扶贫机遇,河北将京津优质资源与张家口、承德、保定的产业基础特色和发展需求统筹起来,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内外结合促进发展。
在张家口,该市集中打造了吉利领克汽车、京赤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高端科技产业园区,建立了食用菌试验基地、种猪核心育种基地等一批供应链产业基地,引进了益海嘉里、兰海奥祥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了蔚州贡米、崇礼彩椒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承德,该市围绕京津“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谋划农业产业化项目,打造果菜牧菌游等九大特色扶贫产业。目前,承德市正在京津两市的帮助下,全力加快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花海、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五个百万基地”建设。
在保定,立足“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脱贫走”,北京市投入帮扶资金16.39亿元,河北省配套资金3.6亿元,实施产业脱贫项目782个,受益贫困人口达230071人,带动了当地产业集群发展。京保两地引导109家北京企业到保定开展产业扶贫,总投资146.17亿元,直接吸纳2312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75万人脱贫。
守望相助“对症开方”,产业扶贫“多点开花”。2020年,河北省受援地区引进京津266家企业落地,到位投资242.2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18807人。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市场合作等方式,建设扶贫产业园区55个,京津106家企业入驻园区,吸纳1666名贫困人口就业。京津企业援建193个扶贫车间,吸纳2442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
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是京冀扶贫协作的富民示范项目,也是全国最大的硒鸽养殖基地。图为2019年6月21日,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勃谊和白富慧(右)夫妇在养殖基地工作,他们每月收入近万元,小硒鸽实现了他们的致富大梦想。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推进消费扶贫,汇众智助增收富农家
“我们的口号是‘保定有好货’!”去年第一次试水电商直播,挂职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的马东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当天直播3小时,点击量50多万,销售额达112万元。之后5天,平台又追单卖出21万余元。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保定部分农产品滞销,急坏了这位北京来的扶贫干部。马东看好了当下流行的电商直播模式,带着扶贫干部“试水”抖音直播带货。“只有搭平台、建渠道,才能带动产业长久发展。”他深有体会地说,“要通过消费扶贫,让‘保定有好货,北京都知道’。”
消费扶贫是拉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引擎。瞄准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张承保3市借助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开展消费扶贫工作。
搭建消费扶贫平台。2020年以来,北京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保定馆成为打开当地农产品销路的好平台。截至2020年11月,保定馆整合保定8个县52家扶贫企业共400余款产品入驻,累计销售额达5500余万元,带动47683名贫困户增收。
拓展消费扶贫渠道。承德市举办“承德山水”进北京、进天津等大型推介活动,推动承德扶贫产品进入京津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商超等,签订各类消费扶贫协议51个、总金额14.2亿元。张北县同北京华远三农集团、北京首农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成为北京市消费扶贫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北京市西城区帮助张北县实施开展了“扶贫有藜”“我在张北有亩地”藜麦众筹认养活动,开创了“消费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订单扶贫”的新模式。2020年消费扶贫月活动期间,张家口市组织了“崇尚雪礼”杯消费扶贫公益直播、“涿鹿温泉屯葡萄采摘观光节”等电商直播1690场次。
河北省把消费扶贫作为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印发《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定期举办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对接促销会,建立京津冀消费扶贫工作对接机制,制定受援县扶贫产品名录,合作开展直播带货、认购帮销。
通过各种形式的消费扶贫活动,更多河北优质农副产品走向京津大市场。2020年,河北省为京津两市供应受援县扶贫产品2781个,联合京津帮助销售河北省农产品93.64亿元,其中扶贫产品77.5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91655人增收。
●凝聚多方力量,兴教育促就业拔穷根
来自隆化县贫困家庭的杨嘉林,原本对大学不敢奢望。2018年,他幸运地成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不仅享受到了“三免一助”政策,毕业后学校还为他联系了工作单位。
该学院由承德和天津共同投资建设。“在教育品牌、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专业设置等方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都给予了我们极大帮助。”学院党委书记卜立新说,学院现在面向全国招生,设置专业23个,在校生达到4061人。
人的成长,是对未来最好的投入。职业教育,打开贫困学子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义务教育,是兜牢脱贫攻坚的民生底线之一。
“孩子们上课坐的是小板凳,黑板是水泥抹的,教室都不够用……”回忆起5年前第一次来到阜平县半沟小学时,北京市陶然亭小学原校长刘建文感慨万千。
刚退休的名校长是教育圈的“香饽饽”,不少民办小学开出数十万元年薪聘请,刘建文没动心。但北京市组织老校长去阜平支教任校长,他二话没说就报了名,一干就是5年。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对接京津名校,引进优质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定点帮扶、对口支教等形式,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添翼。
河北省各地一手“扶智”兴教育,一手“扶志”促就业,把劳务协作作为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着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2020年,京冀、津冀劳务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推动返岗转移就业,“点对点”输送5437名贫困劳动力返岗京津;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对接就业需求,新增组织4097名贫困人口到京津就业;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协作,组织贫困家庭学生到京津就读职业院校828人,实现就业90人。(河北日报记者冯阳)
相关链接:
一线故事|京张医疗合作六年累计接诊门诊41.3万人次:京城专家坐诊家门口
一线故事|津承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项目结硕果:同饮滦河水 共育“致富羊”
一线故事|河北威县:“金牛”帮扶,上万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