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史无前例人口大迁移
搬出“穷窝窝” 迎来新生活
4月24日上午,在张家口市康保县易地扶贫安置小区——怡安小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一阵阵欢笑声穿墙入耳。当天,由县人社局主办的2021年职业技能培训烹调师第一期正式开班,20多名留守妇女将在此潜心“进修”15天,学得一门好手艺。
“政府免费给我们培训,不出家门口就能学技术,太好了。”家住怡安小区57号楼的侯俊听得格外认真。
笔者参观了侯俊的新居:100平方米的房子窗明几净,冰箱、液晶彩电、布艺沙发一应俱全。侯俊原来住在忠义乡丹木淖村白沙井自然村,村里空心化严重,土坯房老旧,广种薄收。侯俊说,是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她一家人的生活。
康保是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村庄有223个,常住人口最少的自然村不足20人。“房堵窗、户封门、村里不见年轻人”成为普遍现象。
为破局“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康保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移。“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766户、293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60户、8319人,总规模全省第三。
县长魏红侠告诉笔者,他们选址在县城西北、紧邻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区,占地面积543亩,共建设95栋小高层电梯楼,安置94个村、7161户、20110人,占全县集中安置人口的80%。小区一公里范围内有医院、幼儿园、工业园区,居民就医、上学、就业十分方便。
4月25日,81岁的吴志玉老人来到怡安小区医疗服务中心量血压。“每年免费体检一次,不舒服的话,家庭医生随时上门服务。我们老年人掉福窝窝里了,真心感谢党、感谢好政策。”在中心二楼资料室笔者看到,每户居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包括包联家庭医生名字和照片,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则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我们在怡安小区设立了卫生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以往村民需要去乡里、镇里办的事,现在在小区就能办。”康保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新表示。
从村庄到社区,安置区如何管理,是易地搬迁面临的新问题。王新说,该县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乡村与社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怡安小区成立社区党工委,县处级领导任党工委书记,建立8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抽调178名乡村干部,将95栋楼按乡镇划分责任片区,每栋楼设楼长,每个单元设单元长,构成了完整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要想稳得住,产业要先行。
距县城南20多公里的张纪特色小镇,是康保又一集中安置区。17个村并村联建,46栋楼房同样都是电梯楼,这里安置了1250户、3760人,酷似八卦图造型的规划布局或将成为坝上又一网红打卡地。
从小镇出来往北走2公里便是养殖小区。搬迁户魏守亮把这儿当成第二个家,租了400平方米养羊,仅去年一年就挣了16万元。王新告诉笔者,他们在特色小镇和乡镇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发展了许多类似的特色产业小区。还利用光伏电站等扶贫产业项目的收益,设置保洁员等公益岗,吸纳了一批有劳动能力但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就地打工,有效满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
3月11日,康保县正式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其中对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扶持工作进行了明确。该县将通过持续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在产业发展、就业需求、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确保搬迁群众真正能够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 通讯员张国亮、刘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