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早,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圣宗庙村,雨后放晴的小山村被一层薄雾笼罩,山上树木已披上翠绿的新装,山下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房透出点点的灯火。
“铃、铃、铃……”5时30分,村民郝克忠手机闹钟响起。起床后,把媳妇蒋丽君烧好的热水拎到院中,走进羊圈,摆好拌料锅,开始给羊备料……每天早上,郝克忠两口子都会这么早起,圈中的40多只羊是全家脱贫致富的希望。
走进郝克忠的家,被锯成相同长度的柴火整齐地码放在墙边,羊圈里传出山羊的叫声,鼻中却闻不到一点儿羊粪臭。很难想象,家中的男女主人都是残障人士。
“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给了我家脱贫的希望。”郝克忠说,妻子打工意外失去左手,被定为3级肢体残疾。2000年两人结婚,郝克忠主外,蒋丽君主内,女儿、儿子相继降生。原本幸福的家庭却在2013年突遇变故,郝克忠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看病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还欠下了外债。2014年,郝克忠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了解到郝克忠家的情况后,村干部主动找上门来,帮他们填申请,打报告,为他们申请了低保。驻村工作组根据政策及时为他申请了两个孩子的助学金和危房改造基金。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危房改造款和各类救助金共计4.2万元也到了郝克忠手中。2017年,郝克忠一家住进了新房。
“村干部和工作组帮我解决了所有生活难题,我总不能事事全指着人家吧。”郝克忠说,想要脱贫还要自己干。但青龙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场面积占国土面积八成,发展粮食种植不仅缺乏土地,而且受气候、水源等环境因素限制,收入并不理想。郝克忠两口子一合计,决定养羊、种果树。
“没了后顾之忧,我们可以专心养羊、种树了。”郝克忠说,他当时整日“泡”在羊圈里,摸索羊舍搭建、疫苗接种。为了省钱,他自学焊工,给羊做喂食槽。焊槽底部蹲不下去,他就把材料先放在三马车上站着焊,“只要肯努力,没啥困难克服不了。”
照看果树弯不下腰,郝克忠就跪在地上拔草、施肥。“当时在山上平整土地,小儿子才9岁,那也天天跟着我们干,那大石头我都搬不动,我儿子就推着往边上走。”蒋丽君红着眼眶回忆道,面对变故,家中所有人都没有抱怨,而是一心努力改变。
在此过程中,村干部和工作组时常到郝克忠家去了解困难,帮助他们请专家,传授养殖、种植技术。同时给他安排扶贫公益岗——护林防火员,进一步帮助其增加收入。
在大家的帮扶下,郝克忠和妻子通过努力,将绒山羊的数量从最初的几只变成最多时的近百只,通过卖羊绒和成羊,郝克忠家每年能有二三万的纯收入。2020年,郝克忠开始饲养收益更高的小尾寒羊,年收入直接翻了番。
“我家果树也开始‘效力’了,去年卖了不到3000元,将来盛果期能卖得更多。”说起如今的生活,郝克忠眉头的“川”字舒展了许多。“我准备在果树下种药材,等到羊、果树、药材都能卖上好价钱,我家的生活会更好。”(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朱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