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杨慧丽)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县骆驼湾村,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河北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交出不负时代的崭新答卷。
在脱贫的路上,7500万燕赵儿女瞄准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事迹和典型人物,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一张张平凡的面孔,造就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电影局和全省电影艺术工作者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讴歌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动人故事。光影交错,定格感动,让挥洒在乡间土路里的汗水映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河北人脱贫奔小康路上最美的模样!
与时代同行 讲好燕赵扶贫故事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省以此为主题创作推出了多部脱贫攻坚题材影片。
扶贫主题的影视作品创作,聚焦时代主题,将新闻性、艺术性、纪实性统一在一起,强调迅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时代精神,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
电影《李保国》海报
电影《李保国》宣传片
电影《李保国》讲述了时代楷模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的故事。
电影《那时风华》海报
电影《那时风华》宣传片
《那时风华》以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真实经历为创作依据,讲述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肩负“荒漠造绿洲,保卫北京城,保卫毛主席”的神圣使命来到坝上,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献了青春献子孙,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电影《春天的约定》海报
电影《春天的约定》片花
《春天的约定》讲述了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兼驻村第一书记靳军、副组长夏长胜、组员米粒儿和以老奎爷、崔牢靠、白景阳、秀儿等为首的村民一起,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推广有机蔬菜种植,建设冷库,带领蔚县白家庄子村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作品选题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将创作投射到更广袤的广阔大地。在视觉表达上用饱满明亮的色彩呈现了大地与家园的美丽,在内容上将国家扶贫政策巧妙融入村民的实际生活中,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用小视角反映大情怀,用小制作反映大主题。以百姓之口讲述政策、在实际之中运用政策,避免了对宏观政策生硬的解读与宣传。
艺术品质精湛 多样化表达
农村、扶贫一直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取材和聚焦点,而扶贫题材电视剧这类题材作品大多聚焦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下的脱贫故事。扶贫题材电视剧的故事大多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故事大多以农民为主体,讲述农民自己在发展中的故事,没有刻意营造过多的激烈矛盾和戏剧化冲突。
电影《扶贫主任》海报
电影《扶贫主任》宣传片
电影《我不是葫芦瓢》海报
电影《我不是葫芦瓢》宣传片
影片《扶贫主任》以“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李双星为原型,再现了他担任县扶贫办主任期间,深入到县里最贫困的许家铺村,带领农民摆脱贫困,逐步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农民致富道路的感人故事。《我不是葫芦瓢》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瑞树及其扶贫小组事迹为原型,讲述工作组在村中扎扎实实入户调研,顶风冒雨扶危济困,因地制宜谋划脱贫规划和项目,使村民通过现代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脱贫的故事。
电影《扶贫路上》海报
电影《扶贫路上》宣传片
电影《后池新愚公》海报
电影《后池新愚公》宣传片
虽然是农村题材,但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仍给人耳目一新、生动活泼的感觉,在人、事、情三个方面具有创新的美学品格。影片《春天的约定》以年轻人“日记”的独特视角,真切展现脱贫攻坚战役中扶贫工作组的精神风貌,真实记录了驻村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扶贫路上》由当地百姓自编自导自演,以真人实景,用乡土语言,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后池新愚公》以涉县关防乡后池村劈山修路事迹为原型,艺术再现了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后池村,在老复员军人刘向前的带领下,不等、不靠、不花国家一分钱,自发地义务开山修路,硬是用双手在石山里凿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通山路”的感人故事。
电影《情满天山》海报
电影《情满天山》宣传片
有的影视作品还展现了近30年来河北援疆人倾心援疆事业,挥洒无私大爱的精神,《情满天山》讲述了乔建华与乔小山父子作为河北省两代援疆干部在援疆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歌颂了河北援疆人洒遍南疆大地的大爱精神,唱响了一曲汉、维、蒙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赞歌。
这些影视作品是这个时代下开出的艺术之花,它们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记载着扶贫一线的人民的日常和情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扶贫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为后人留下这个伟大时代的特别记忆。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