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张北“空心村”治理调查
图为张北县公会镇安置区搬迁群众围坐在一起诉说着美好生活。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英军摄
地处张家口坝上的张北县,又一次吸引了全省目光。
我省去年完成1073个空置率达50%的“空心村”治理,其中张北县就完成188个,占全省总数的近1/5。今年6月27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空心村”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专门在张北县召开。全省各地参会人员实地观摩发现,张北治理“空心村”,不是就村治村,不是简单拆旧建新,而是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到首位,采取易地新建、联村并建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将“空心村”治理与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的新路。
搬不搬、往哪搬,群众自己来选择
今年初,82岁的米秀琴进“城”了。
张北县城东偏南2.6公里处,那个拥有99栋高层建筑、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现代化社区——义合美新城,就是米秀琴的新家园。
“我和儿子团圆了!”米秀琴原来居住的大河镇班青村离县城近30公里,但在她心里,这段路好长好长,长得让她在县城务工的儿子一年只能回来三五次。
近年来,张北县的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多数村庄变成了“空心村”。张北县治理“空心村”,让这位老人圆了团圆梦。
同期搬进义合美新城的16600多名群众,也圆了各自的梦:
“孩子在县城读书,搬进了新家就省得在县城租房了。”
“父母年岁大了,住得离县城近点,看病方便。”
“儿子结婚,这套房子正好做婚房!”……
义合美新城内,喜迁新居的农村群众,各有各的幸福诉求,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正是用心倾听了群众呼声,才将全县农宅空置率50%以上村庄的搬迁群众安置到县城边上。”张北县委书记李鹏举介绍,张北县治村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
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整治“空心村”的部署,张北第一时间启动,但大规模拆迁,却到了2019年开春。原来,张北用了几个月时间,组织18个乡镇全面做调研,反复征求群众意见。
张北县最终明确,要让群众来决定“搬不搬”。农宅空置率达50%的村,95%的群众同意后,才纳入搬迁治理;并采取易地新建、联村并建等方式,规划了9个安置点,让群众选择“往哪搬”。
其中的安置点义合美新城,西邻县城商业中心,北倚张北经济开发区,南接草原天路,东连农业产业园区,正是县城未来发展的黄金地带,成了搬迁群众的热门选择。
“我们做决策,一不能逆民心,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回顾当初选址,李鹏举介绍,在县城周边建设集中安置区,地价适中,不会给群众造成沉重负担,既符合省里政策,也顺应了张北城镇化发展趋势。过去20年间,张北县城镇人口由5万人增长到21.4万人。随着产业发展,推动人口向县城聚集。在县城周边设置安置区,既顺应民意,也正好能满足县城发展的需求。
为此,张北县治村,不仅把“宝地”让给群众,还做了多项“贴心”设计:他们统筹算账,让旧房补偿价和新房房价之间的差距缩到最小,减轻群众搬迁负担;拆建同步,每户还补贴3000元过渡费;另拿出4.8亿元,让离村在外购房的4000多户群众也得到了补偿……
就这样,张北首批治理的188个村,有124个村选择了整体搬迁,其中,80个村选择迁往义合美新城,其他64个村选择就地整治提升。
当初有愿意搬的,也有不愿意搬的。
台路沟乡后大营滩村村民王库,就是最初不愿搬的那“5%”中的一个。但观望一年后,他却下了决心:搬!因为他发现住新房是真好,自来水进屋,一拧就出水;外墙加装保温层,比老房更保暖;上厕所不出屋,比村里更“方便”……
就这样,没用任何强制手段,而是让新房和生活环境发生的真切变化说话,张北空置率30%以上的村已全部完成治理。6月27日,李鹏举向与会的全省代表介绍:“正是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到首位,从易地扶贫搬迁到‘空心村’治理,张北全县累计搬迁39407人,没有引发一起信访矛盾。”
聚焦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就业全覆盖、收入有保障
搬进新居后,公会镇东号村搬迁户靳满业却天天往老村跑。
不是故土难离,而是他找到了新活计——老村的土地上新建起1200个西瓜大棚,他负责在棚里浇水、除草……
“我一年忙4个月,每个月能挣3600块钱。加上流转土地和退耕还草的钱,一年能有近两万元收入。”靳满业的话语间,幸福感满满。
“解决搬迁群众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李鹏举表示,张北新一届领导班子已决心做好“空心村”治理的后半篇文章,聚焦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既能住进新房子,又能过上好日子。
然而,在“空心村”,有能耐的壮劳力大多早已搬离,如何让剩下的弱劳动力在搬迁后也能就业,成为新考验。
公会镇温馨家园双创基地内,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东不拉村搬迁户薛万河正在指导徒弟给手工皮带敲花纹。“别小看这一敲打,它能让皮带身价翻番,一条皮带能卖200元。”薛万河身有残疾,他的徒弟,也都是残疾人或老年人。
张北通过打造适合的产业项目或开发保洁、社区服务等公益岗位,让弱劳动力也能有份收入。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1.6亿元,在安置点配建服装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26个,开发就业岗位6822个。
张北提出,要通过发展产业,让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实现就业全覆盖;通过将资源变资产,让无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也能有收益。
目前,搬迁群众的24万亩耕地已经流转,每亩流转价160元,群众收益不低于自己耕种;13万亩荒地、林地、草地和村级光伏电站等集体性资产,也由县扶农公司统一托管经营,收益共享;甜菜起收机械、环卫机械设备等统一租赁,让“空心村”治理涉及的7694户脱贫户,户均年收益近千元……
搬迁群众的“小饭碗”,也关联着县域发展的大格局。张北统筹首都“两区”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引入市场主体参与“空心村”治理,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而今,在张北,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崛起,一些新兴的特色小镇也在崭露头角。
“我们打造了一个‘2公里就业圈’,在安置点周边建起4个产业园区,来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公会镇党委书记武岩介绍,其中的西瓜种植园区里有各类农业大棚近3000个,本地劳动力不够用,还从贵州等地雇来上百人。产业发展带来人口集聚,这个昔日张库大道上的重镇繁荣重现,“麒麟西瓜小镇”的名号越叫越响。
在搬迁村庄旧址上,张北还复垦出土地12062亩,连同大规模流转的土地,自去年起休耕种草57万亩,以大手笔为首都“两区”建设写下了新注脚。
环境在变,吸引中能昊龙等企业参与“空心村”治理,打造了格致野舍国际康养度假小镇等多座特色小镇,一次性彻底整治提升村庄30余个。村民们通过土地出租、参与务工、销售农产品等,户均年获益2万余元。
2.2万多名搬迁群众的安置区,开启“村改居”试点
住进义合美新城后,大河镇北房子村搬迁户杨占江专门回老家给父亲扫了墓。
“爹,我们住新房了!”在父亲杨福坟前,杨占江满上一杯酒,开始诉说:“没入住之前,小区配套的医院就建好了,这样的好条件您没赶上……”
那年冬天,杨福突发脑出血,恰逢一场大雪封了出村路,车进不来,人出不去。紧急时刻,村干部召集20多人,铲雪的铲雪,抬人的抬人……但赶到医院时,还是晚了。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让杨占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痛。张北的“空心村”治理,从一起步,就在解决“往哪搬”的问题中,努力弥合这道鸿沟。
“‘空心村’治理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起来,而新型城镇化讲究的是以人为核心,这就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课题。”义合美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韩志麟介绍,新城已经和县城实现同城化发展。
在这里,水电路气网,跟县城一样;配建的小学和幼儿园,可容纳两千名学生就读;配建的医院,有50张床位;县城的免费公交车,8路车已开通到小区门口,半小时一趟……
加上易地扶贫搬迁户,义合美新城的总人口已达22000多人。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社区,这里开启了“村改居”试点。试点的总体思路是“三化、五全、三不变”,即通过村民居民化、资源资产化,以及土地全流转、“三资”全托管等,精准破解搬迁群众政治权利表达和经济权利享有两大核心问题。试点的核心,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最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日,义合美新城医院院长樊海带着一名护士又出诊了,17号楼有位行动不便的病人正在9楼等着他们。“这是个老年人社区,社区里老年人总数过万,医疗健康需求非常突出,我们已经习惯了上门送诊。”樊海表示,自己已经和30位同事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老人们刚入住,还不习惯楼房生活:有下楼转一圈找不到家的,有出了门把钥匙锁屋里的,有上完厕所不会冲的,有买上电不会合闸的……大河镇北房子村党支部原书记袁丙荣应聘到物业公司,成了一位社区“管家”。她天天拎着一大串钥匙,不断帮助乡亲们解难题,一点一点地教老人们熟悉楼房生活。
日前,义合美新城成立了管理机构,小区还被划分成3个社区。面对挑战,一个由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的、为居民服务的联席会议制度已经确立。
“进城,让生活更美好”,是入住义合美新城搬迁户的共同愿景。而今,这些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7月1日,举国欢庆之际,一位搬迁户特意在朋友圈晒出了两份证件:大红的不动产权证书和落户义合美新城的户口本。他还配发了文字:我的小康梦,圆了!(河北日报记者 王雪威 通讯员 石炎夏 王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