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退伍老兵李兰祥14年寻访整理百余位老兵事迹
让家乡的英雄故事永远流传
好人名片:李兰祥,1937年出生,1957年参军,曾三次记三等功,196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为石家庄市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自2007年以来,李兰祥挖掘整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百余位赞皇籍老兵的事迹并自费辑印成册、印刷出版,填补了赞皇籍老兵英雄故事的空白,为弘扬当地历史红色文化作出贡献。2019年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先后被评为“河北好人”和“中国好人”。
李兰祥正在整理赞皇籍老兵事迹材料。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摄
在赞皇县,李兰祥小有名气。7月29日9时许,记者驱车到达李兰祥家附近的拥军路,向一位路过的居民问路,“李兰祥老人呀,他家就在前面拐角处。”居民指着老人家的方向脱口而出。
刚拐到李兰祥家所在的巷子,老人就远远地迎了上来。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便是老人平时工作的“书房”,陈列很简单:一把椅子、两个板凳,还有一张充当书桌的折叠餐桌。桌上放满了老人收集整理的关于赞皇县英雄的资料、手稿、打印稿……
一盒用完墨水替换下来的笔芯也很显眼。“我不会用电脑,手稿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的。”李兰祥说,现在已写完8本书,约200多万字,用掉的笔芯有上千支。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挖掘整理老兵英雄事迹的?
李兰祥:我自己是一名退伍老兵,1964转业到地方工作。2007年,偶然一次和赞皇老兵们闲聊,听完他们的英雄事迹心潮澎湃,内心深受感触,于是就萌生了用笔墨记录历史、用文字留住回忆的想法,希望家乡英雄儿女的故事能永远流传。
虽然当时已是古稀之年,但总想着用自己有生之年的宝贵时间为老兵们做事情,记录弘扬他们的革命奉献精神,继承先烈意志、传承红色基因。于是,我开始了北至东三省、南达云贵川的寻访之旅,共到过全国13个省份。
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包括《麒麟轶事——赞皇的昨天》《赞皇老兵风云录》《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赞皇篇》《在炮击金门的日子里》等8本书,为赞皇籍的英雄老兵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记者:寻访整理老兵事迹过程肯定很辛苦,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李兰祥:在寻访整理老兵事迹之前,我从赞皇县民政部门获得了一些老兵的名单和资料,但记载的仅有几百字的简介,并不能让后人全面了解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赞皇英雄儿女。
为了弥补赞皇籍英雄历史资料的缺失,我利用退休空闲时间,跑遍赞皇县11个乡镇212个村庄,与老兵面对面,更全面地了解、还原他们亲历的战役经过和细节。白天获得素材后,晚上再进行编辑整理。
书中采访涉及老兵300余人,重点英雄故事人物上百位,有的人最多来回采访了十几次,为了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具体化,除了采访老兵本人之外,还会调查他们的战友、亲属以及老兵本人立功证上的简记,以此来佐证内容是否属实,这也是对史实的负责和尊重。
记者:这件事您还会一直继续做下去吗?
李兰祥:当然,还是要坚持下去。虽然经常会有人劝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就别再这么拼,但是我爱做这件事,所以从来都不觉得累。今年原本计划再出三本书,由于疫情原因,再加上近百天犯腿疾,有所推迟,其中一本名为《抗美援朝赞皇群英谱》,所有内容都已编辑整理完毕。
前两个月,我又到上大凡村、体家庄村和上麻村,组织85岁以上的村民开展了座谈会,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获取赞皇籍英雄的线索。活到老,干到老,一刻都不能停。
寻访过程中,我发现许多老兵年事渐高,身体每况愈下,思维也不再清晰,这些都是影响挖掘事迹的因素。那次去陈村让我印象深刻,当我按约定时间赶到时,得知两位老兵刚刚离世,好多典型战役细节无法再做弥补,成了永远的遗憾。所以紧迫感很强烈,觉得一点都不能放松下来。 (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