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全面小康的河北实践与探索|民主法治,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时间:2021-08-20

民主法治,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全面小康的河北实践与探索④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心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各项工作,立法质量效率显著提升,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公正司法有力有效,法治河北建设蹄疾步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小康”,这个承载美好生活梦想的古老词汇,从此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更温暖的成色。

数据的力量,可以让人直观感受“小康的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22部;2020年,群众对行政执法满意度从2015年的44.42%上升至78.76%;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全省共侦办涉黑案件163件,打掉涉恶团伙1533个……改革发展稳定、百姓平安福祉,无不以法治为依凭、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来贯彻。

身边的变化,更能让人切实体会“小康的温度”。“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办事不再“跑断腿、磨破嘴”了;执法人员佩戴执法记录仪,“教科书式”文明执法获得群众点赞;有矛盾找调解员,百姓“疙瘩事”家门口就能解开……民主法治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筑法治之基——科学立法,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末,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阜平,向全党全国发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越吃劲的时候,越需要依法推进。2016年7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出台《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在全国率先作出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决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条例……针对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一部部法规加快出台,保障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越是宏伟,越需要激发民主政治的优势;改革发展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河北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

先后召开6次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会议,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对法治河北建设作出部署;

省委研究制定《法治河北建设规划(2021-2025年)》《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分别明确9个方面36项举措、7个方面28项举措;

省委书记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五级书记一起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着力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22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以法治“固根本”——

2021年7月29日,60多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按下表决器。

热烈的掌声中,雄安新区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全票获得通过。条例对新区规划建设作出全面系统规范,引领和保障未来之城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改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法治始终在改革中不断深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也是法治河北建设的必有之义。

出台京津冀首部协同立法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制定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首次为普及冬奥冰雪运动立法……立法推进“三件大事”,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

在全国率先作出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决定,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以法治“稳预期”——

2020年春天,一场前所未见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非常之时,立非常之法。2月10日,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加开常委会会议紧急立法,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依法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切实筑牢“三道防线”,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困难越是艰巨复杂,就越需要更好发挥法治作用。

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国率先制定信访条例,出台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租赁房屋治安管理条例、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坚决筑牢拱卫首都安全的钢铁长城,为全面小康筑牢安全堤坝。

护佑绿水和青山,出台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作出加强张承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加强太行山燕山绿化建设的决定,加快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确保全面小康经得起历史检验。

以法治“利长远”——

“从源头避免浪费,今天准备的食材比平时少一半。”2020年11月1日,保定市“油条哥”快餐店里,省人大代表、店主刘洪安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这一天,河北省出台的全国首部治理餐饮浪费规定正式施行。刘洪安曾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提出建议,“有法规约束,会有更多人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决胜全面小康,要解决当前痛点难点,也要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民生立法,枝叶关情。出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制定节约用水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足新发展阶段,立法紧紧呼应人民不断升级的新期待。

法安社会,德润人心。立法保护革命文物,惩戒高铁霸座……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入脑入心。

行法治之力——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

为“堵”一个散乱污企业,邱县古城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宋建磊三天跑了六趟。经查看,这家小作坊营业执照、环评手续全都没有,执法队立即进行查封。

“放在以前,乡镇可没这个权限。”宋建磊感慨,“至少得凑齐五顶‘大盖帽’——环保、市场监管、安监、农业农村、国土资源。”

2020年,河北省深入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在2248个乡镇街道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厉行法治,在于法之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法治精神进一步体现到政府行政、决策和执法过程。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更优化。

16时填报审批表,提交营业执照、许可证、转让协议,16时40分审批成功。

“这速度不可思议!”在省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放射性药品转让审批业务,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疗科负责人刘祥赞不绝口,“以前得从沧州跑过来好几趟。”

“十三五”期间,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比2013年削减72%,在全国率先实现“五十证合一”和市县两级“一枚印章”管审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河北省市场主体从327.7万户增加到692.9万户,每11个河北人中就有一个私企老板。

——推进依法决策,政府决策更有公信力。

任期内所在区域自然资源资产是多还是少了、好还是坏了,离任时都要算清“责任账”。承德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上马建设项目要多考虑生态因素,追究个人责任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能对不起地方百姓。”当地一位政府负责人表示。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通过推进依法决策,政府“红头文件”更有公信力。

——公正文明执法,群众满意度更高。

夜幕初启,衡水市和平路与前进街交叉口李记餐厅外,几张餐桌把便道堵了个严严实实。

正在巡查的衡水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宋景辉,立即开启执法记录仪,敬礼、亮证之后开始依法执法。有事实有依据,餐厅老板李全亮甘心“认罚”。

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河北省在全国率先试点“三项制度”,从执法资格到执法程序进行明确规范。2020年,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已从2015年的44.42%上升至78.76%。

——权力关进笼子里,行政执法更规范。

从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到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再到坚决查处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领域腐败,“反腐无禁区”的背后,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决心。

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2020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4889件,处分27457人,公权力运行越来越公正透明。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伴随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职能边界日益清晰、权力配置更趋合理、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释放法治建设新红利。

积法治之势——公正司法,法治信仰浸润人心

2019年3月3日,保定市检察机关认定“涞源反杀案”属于正当防卫,对王新元、赵印芝夫妇不起诉。

事情要从2018年7月11日说起。追求王家女儿被拒绝的王磊,带着两把水果刀等凶器闯进王新元夫妇家中。王新元夫妇被刺伤后,为保护女儿,在打斗过程中致王磊死亡。

依法认定正当防卫,点赞声此起彼伏:“司法为民,捍卫了公平正义。”“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法治的进步。”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无论民主与法治的坐标轴如何延展,其原点始终是人民。

坚守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呼声——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1年2月19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新华区北新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郝静,肩负依法履职的重任,怀揣社区居民的嘱托,阔步走向省会河北会堂。

“我深深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她要把挨家挨户收集的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议带到会上,抒人民心声,为百姓代言。

从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群众心声直达立法机关,到协商议政求取人民意愿最大公约数,再到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集纳睿智箴言……当每个人的智慧闪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民主法治焕发出蓬勃生机。

饱含人民情怀,维护人民权益——

赤城县是矿业大县,曾经矿山矿体裸露,矿渣堆随处可见。“最近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了。”赤城县小张家口村村民说。

赤城县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向相关部门发送检察建议,呵护美丽家园。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很快改善。全力守护公共利益,仅在2020年,全省检察机关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572件。

这只是法治维护人民利益的一个方面。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在全省部署开展违法违规占用土地、违规违建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等6个重点领域清理规范和人大系统“6+1”联动监督,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依法实施20项民生工程、办好10件民生实事,帮助解决就业、养老、教育等急难愁盼问题;扫黑除恶扫出一片朗朗晴天;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主法治一路相伴,公平正义温暖人心。

植根民心,推动全民守法——

2021年6月8日,平山县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这是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双方是上下楼邻居,因为暖气漏水问题,多次协商未果。经过工作人员耐心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人心稳,社会安,小康成。将法治信仰融入血脉,推动全民守法成为常态,这是依法治省的内在动力,更是全面小康的精神支撑。

大力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和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法律八进”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从学龄儿童到耄耋老人,从机关、企业到乡村、社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会春风化雨、厚积成势。

民主法治,国之基石。

越来越多人感悟到其中深意——全面小康进程中,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跨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每一次提升,民主法治始终是坚固的基石。

关山飞度,大道笃行。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2021年,备受关注的《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法治河北”;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河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推动法治河北建设”;

……

“法治”,仍是这份未来河北行动指南的关键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法治河北建设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加有力的坚实保障。(河北日报记者周洁)

  • 上一篇:河北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下一篇: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 1至7月河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