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沧州市阳光政务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摄
河北新闻网8月19日讯(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沧州市危困企业退出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全年新增企业改革资金1.61亿元,用于缴纳危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98户危困企业职工安置基本完成。其中,列入全省“僵尸企业”处置范围的19户“僵尸企业”全部达到处置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出清。这是记者从8月19日召开的沧州市阳光政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92.38亿元,同比增长46%;所有者权益490.08亿元,同比增长37%;国有资本权益441.48亿元,较年初增加127.79亿元,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0.64%;2020年营业收入74.80亿元,净利润2.38亿元,上缴税金4.97亿元,上缴国有资本收益3.50亿元。
截至2020年底,沧州市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各企业均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基本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此外,混合所有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市属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有力推进玺成房地产、建投物产、国运人力、国运交发等一批混合所有制项目,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走出混改试验的重要一步。
为实现国资监管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沧州市国资委全面转变监管职能。截至2020年底,市属经营性国有企业完成集中统一监管,有效解决了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的问题。对于新划入企业,开展了清产核资,摸清企业家底,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优化监管方式手段,2020年初市国资委重新修订了《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两个清单为基础,厘清职责边界,做到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坚决到位;不该管的要退出来,让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同时,全面完成市属企业公司制改革。截至2020年底,新划入国资委监管的12户全民所有制市属企业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革,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规范运作、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为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奠定了基础。
此外,以产权为纽带,推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持续推动资产、资质、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在水利、交通、服务等行业的优化配置,新组建了水发集团、交发集团、大运河集团,拟对现有平台公司进行整合重组,推动优质资源资产集中共享,切实做强做优国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