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古城保护利用
延续历史文脉让古城“活起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园经修缮后,以保定市方志馆的形式对外免费开放,成为保定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 河北日报记者寇国莹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寇国莹 通讯员姚琳)“总书记在承德避暑山庄调研时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这为我们科学推进保定古城保护指明了方向。”站在刚刚修缮完毕的保定淮军公所马头墙边,保定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副局长万进儒兴奋地说。
走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淮军公所,只见整个院落焕然一新,南北建筑风格相融合,别具一番特色。淮军公所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占地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淮军昭忠祠,也是一处中国近现代优秀建筑。近年来,保定市申请筹集专项资金,分三期对其进行修缮。“既要保护好,更要利用好。力争把它打造成集古建艺术、民俗文化展示,群众游园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体验区。”万进儒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仅在古城区内、护城河范围以里,就有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大慈阁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近年来,保定加大古城区文物保护力度,大部分文物古迹得到及时修缮,为古城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古城是文化的象征和见证,是保定人民的根与魂。加强古城保护利用,是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的应有之意,也是全市人民的强烈心声。”今年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响应时代需求、群众期盼,全力推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并提出实施“一减一增、一城一环、四化四园”行动计划,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其中的“一城”指的就是古城保护利用行动。
在这项行动中,将实施3.94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利用工程项目,有序恢复和保护古城原貌,优先打造莲池书院及直隶总督署、钟楼、大慈阁等“八大国保”保护利用示范区,重塑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并坚持运营优先,做到保护与利用有机协调。
8月26日,由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组织的《古城整体提升规划》编制研讨会热烈进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国文创的专家和保定古城文化研究会专家齐聚一堂,对保定古城保护利用问诊把脉,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科学统筹推动古城保护与利用,充分展示古城风貌,多点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更多功能价值,才能让历史文脉永续传承,让古城展现新活力、新魅力,更加凝聚城市向心力,让更多市民记得住城市‘乡愁’。”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张墀表示。
张墀介绍,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正根据《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集中国内一流设计团队智慧,科学谋划、加紧制定古城总体保护提升规划、重点片区详细设计方案,以及重点建筑建设方案。目前,已对古城保护利用一期6大类31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
“未来3到5年,保定古城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一个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集中展示区。”张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