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08-28

“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再访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

8月27日,重回尚海纪念林,陈智卿再次说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8月27日上午,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再次来到尚海纪念林,一棵棵落叶松高耸挺拔,林下草灌郁郁葱葱,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面。“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是一场精神洗礼。”

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当时,陈智卿一直跟随在总书记身边。

“总书记一进林子就说:感觉确实不一样,空气很好。”陈智卿激动地回忆道,在一棵落叶松前,总书记还特意用手丈量了一番,称赞“长得很好,树干很直”。

“这片林子对于塞罕坝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是百万亩林海的起源地。”陈智卿告诉记者,建场之初,由于缺乏高寒地区造林经验,1962年、1963年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足8%。

当时,场里还刮起了“下马风”。关键时刻,王尚海、刘文仕等林场领导不约而同地把家从北京、承德等地搬到塞罕坝,表达“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

1964年,塞罕坝人组织马蹄坑造林大会战,连续多天,吃住在山上,共栽植落叶松516亩,当年成活率96%,不仅开创了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还拉开林场大规模造林的序幕。

“老书记王尚海始终放不下这片林子,1989年病逝后,家人遵从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了马蹄坑。从此,伴他长眠的这片落叶松林,被大家称作‘尚海纪念林’。”陈智卿说。

如今,小树已参天,荒原变林海。塞罕坝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筑起了一座绿色长城。

不仅要绿满坝上,还要绿出更高质量。

“我向总书记介绍,原来脚下就是沙地,现在腐殖土层已有二三十公分厚。这些小落叶松,都是种子落下来自然长起来的。这里经常出现黑琴鸡、狍子,这些年还发现了狼。总书记听后表示赞许。”

陈智卿告诉记者,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林场相继实施人工林天然化改良、落叶松中小径级培育、樟子松大径材培育、低效天然次生林改培等项目;实施了保护区试验区人工林生态抚育试验,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抚育经营的先例;完成了《华北落叶松树干曲线及模拟造材技术研究》《塞罕坝典型林地生态恢复与经营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为林业生产发挥了服务作用。塞罕坝森林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系统不断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日渐完备。

“总书记十分关心森林防火工作。考察时再三叮嘱我们,人为的火灾隐患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处理好防火和旅游的关系。防火责任重于泰山,不能把旅游收入看得高于防火。那可是几代人的心血啊!60年植树造林成果如果毁于一旦、付之一炬,损失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陈智卿说,总书记还要求林场好好总结60年没发生火灾的经验,并继续完善,不能有丝毫松懈,要让这片林的生态屏障作用永远发挥下去。

“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以赴筑牢森林资源安全屏障。”陈智卿说,近年来,林场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三防(防火、防病虫害、防突发事件)、四保(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职工收益)”的原则,建成了“火灾预警监测网、生态安全隔离网、防火隔离带阻隔网”三大防护网。目前,林场视频监测覆盖率达97%以上,架设生态安全隔离网310余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970公里,将全场划分为110个1万亩左右的可控小区,建立了8架无人机组成的视频侦查系统,成立30人水灭分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亲切会见林场三代职工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2017年,我对你们感人事迹作了一个批示,提出了塞罕坝精神,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鼓舞人心的话语,在百万亩林海间回荡。

“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大力发扬塞罕坝精神,把这片林子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坚定走好新时代塞罕坝新的长征路,全面开展二次创业,到2030年,林场有林地面积要达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要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把塞罕坝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陈智卿信心坚定地说。(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袁伟华)

  • 上一篇:河北将大力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 下一篇:塞罕坝机械林场石质阳坡攻坚造林故事:“石头山”上种“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