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回访|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民族精神

时间:2021-08-26

微视频|“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视频摄制:河北新闻网记者桑亚君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李东宇、赵海江、贾晓煊

塞外承德,秋风送爽。

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和承德博物馆考察调研,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承德避暑山庄。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秋雨过后,碧空如洗,避暑山庄景美如画。当天上午9时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这里。

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刻,承德博物馆馆长孙继新感慨:“起初还有些紧张,担心自己无法把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园林等内容,有条理、有结构地介绍给总书记,可看到总书记和蔼的笑容,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就恢复了平静。”

孙继新告诉记者,穿过丽正门,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避暑山庄正宫区,在避暑山庄全景图前驻足,详细了解山庄整体情况。

肇建于1703年的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其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仿如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不同于其他皇家园林,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1994年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孙继新说,总书记听了介绍后,称赞避暑山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相继开展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陆续完成。为了更好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避暑山庄还谋划选取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采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全方位、艺术性复原展示,把游客看不懂的建筑遗址、枯燥的历史文献转换成实景的艺术形式,把避暑山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更鲜活生动地展示和传播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山庄主要建筑和旅游服务设施,详细了解山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

“总书记对历史文化、园林建筑非常感兴趣,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详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认真听取介绍。”孙继新回忆说,总书记叮嘱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孙继新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仅要保护古建园林自然生态,更要保护文化根脉。

烟雨楼位于青莲岛上,红柱青瓦,四面环水,夏秋湖中荷莲争妍,锦鲤浅游。登楼凭栏远望,万树园、永佑寺等历历在目,是游客必到之地。

“总书记好!”在附近参观的游客们,突然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来,迅速围拢过来,纷纷鼓掌问好。

“你们都是从哪来的?”“打算在承德游玩几天?”总书记亲切的问候,真挚的笑容,让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

在热河泉旁,承德市民张勇一家三口偶遇习近平总书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总书记看到人群中还有小朋友,语重心长地说,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从小热爱家乡,长大以后建设家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总书记太平易近人啦!”“真幸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国家、伟大时代,国强才能民安,百姓才能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游客们你一言我一语,久久不愿离开,分享着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喜悦心情。

8月25日拍摄的承德普宁寺。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促进宗教更好顺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苍松翠柏掩映下,普宁寺愈显清静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围绕宗教工作实地调研。

走进大门,一座碑亭高高矗立,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碑亭重檐歇山,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覆顶,四面设门。亭内有石碑三座,中间为“普宁寺碑记”,东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西为“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总书记围着石碑看了一下,很快分辨出石碑四面碑文分别为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一路讲解的孙继新由衷感到钦佩。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寺庙。前半部分具有汉式寺庙的特征,后半部分为藏式,两种不同风格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对普宁寺前后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很感兴趣。”孙继新讲得生动细致,总书记听得饶有兴致。

普宁寺始建于1755年。“普宁”二字,寓意着全国各民族安其居、乐其业。为纪念两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仿照西藏桑鸢寺修建了普宁寺,寓意四海之内“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普宁寺的修建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实现了“臣庶咸愿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的安定局面。

孙继新告诉记者,总书记仔细察看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听取宗教工作等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创建良好宗教环境,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更好顺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得知总书记的到来,当地宗教界人士纷纷表达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心声。

2021年8月2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孙继新正在讲述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的情景。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离开普宁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博物馆,参观《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

“总书记走进展厅,不时驻足察看,详细了解清代民族关系发展和多措并举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等情况。”讲起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时的情景,孙继新仍兴奋不已,“在参观过程中,能感受到总书记对民族团结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个展览见证一座城的历史。

历史垂青承德。承德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极为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处、多元民族文化融通之地。

展览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时序,以事件为主线,展现清政府治国方针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

回忆起当时情景,孙继新记忆犹新:“总书记看得很认真,每一块展板、每一件文物、每一个图片都仔细看,不时停下来详细了解。”

来到一件文物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细细端详。

这是镇馆文物清紫檀木座铜胎珐琅塔。塔高3米多,体积宏大,工艺精良,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

“这座佛塔蕴含了一段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佳话。”孙继新介绍,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来承德觐见,特下谕旨兴建须弥福寿之庙,并将佛塔从其母后居住的慈宁宫花园宝相楼移至此处。

“总书记对历史、对文物保护非常熟悉,一边参观一边同我们分享交流。”孙继新说。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孙继新心潮澎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总书记说,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孙继新表示,将继续努力,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在深入研究、展览展示上下功夫,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做出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得有自信的展览,把承德博物馆打造成承德的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和民族团结示范工程。(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高原雪、周洁、尉迟国利)

  • 上一篇:【新闻早茶】2021年河北省成人高考报名8月27日开始!还有这些热点……
  • 下一篇:回访|推动绿色发展 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