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河北节水故事|农业生产如何拧紧“水龙头”

时间:2021-09-09

农业生产如何拧紧“水龙头”

——河北节水故事①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的潜力所在。

近年来,河北省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为契机,以发展节水农业为导向,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强力推进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探索创新节约用水模式,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全省农业用水呈下降态势。据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全省农业用水由2014年的139.2亿立方米下降到108亿立方米,减少31.2亿立方米,取得阶段性成效。

那么,河北省农业生产是怎样拧紧“水龙头”的?

调整种植结构

——变高耗水品种为节水品种,变喜水作物为耐旱作物

“头水早浇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小麦种植用水习惯,如今在辛集市马兰农场已成为历史。

“过去的品种不耐旱,小麦整个生育期得浇四五遍水。”马兰农场负责人武金燚说,“今年农场种植的马兰1号节水麦,在生育期二水情况下亩产784.2公斤,亩节水50-80立方米,还实现了增产。”

据了解,传统农业灌溉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60%以上,小麦又是农业生产中的用水大户,小麦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量的50%左右。

为加快小麦种植节水步伐,近年来,河北省科研单位把节水优质高产作为小麦品种选育的重点,持续不断选育节水小麦品种,已审定80多个。其中,衡观35、石麦15、石麦22、邢麦7号、邯麦13、冀麦418等6个节水小麦品种,入选国家黄淮麦区北片节水性较好的绿色小麦品种。这些节水小麦品种在足墒播种、春浇一水条件下,可实现亩产500公斤以上。

为加快节水麦推广应用,河北省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集成配套技术”的方式,逐步扩大节水麦种植面积。

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小麦节水品种培育和良种扩繁推广。对审定的节水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达5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在全省前10位的品种选育单位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河北省还拿出财政资金专项用于节水小麦品种的种植补助,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了节水小麦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河北省已累计推广节水小麦品种73个,累计推广3410万亩。目前,全省节水麦种植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手抓节水麦推广应用,一手扩种耐旱农作物。

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适水种植。在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开展季节性休耕试点,把井灌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改为只种植一季雨热同期的谷子、高粱等作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规模达200万亩,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150立方米左右。探索形成了自然休耕、生态休耕等四种休耕模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3亿立方米以上。

以张家口坝上和黑龙港地区为重点,开展旱作雨养种植试点。在旱作雨养区,适当压减水浇地种植,改为依靠自然降水发展生产,2020年旱作雨养种植发展到75万亩。其中,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将水浇地蔬菜、马铃薯等喜水作物改为旱作雨养胡麻、燕麦等耐旱作物,规模达40万亩,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120立方米。在黑龙港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将小麦、玉米种植改为旱作油菜、谷子、花生等作物,规模达35万亩,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220立方米。

在稳定节水麦种植面积的同时,2021年河北省继续在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的6市47个县(市、区)维持季节性休耕200万亩;扩大旱作雨养规模,重点在地下水超采治理农业节水任务重点县实施,规模由去年的75万亩扩大到175万亩,新增农业用水压采量2.2亿立方米。

转变生产方式

——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

近日,赵县绿泽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贵军,打开电脑,找到耘智联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轻点鼠标,通过远程控制,合作社农田里地埋式多节自动伸缩喷灌系统便自动开启,为300亩玉米浇水。

“省水、省时、省力。地埋式多节自动伸缩喷灌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真好!”唐贵军介绍,以前人工浇玉米地,大水漫灌,费水耗时。安装自动喷灌系统后,动动鼠标就把地浇了,省工省时省钱。300亩地仅电费一项一年就省下七八千元,还实现亩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增产20%以上。

今秋,元氏县纸屯村村民李文朝用地埋式输水管道给玉米地浇水,同样一身轻松。

“过去全村耕地浇一遍水要半个多月。现在刷下电卡,几千亩地不到一周就能浇完。”李文朝说。如今,该村490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地下管道输水浇灌。

为改变传统大水漫灌的生产方式,河北省大力实施地下水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发展从机井到田间防渗管道和田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作节水项目,大力实施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有效节约灌溉用水。

推广管灌。对于井灌区大田作物,推广普及地下管灌,减少田间输水渗漏,实施规模达4285万亩。

推广小畦节水灌溉。建设高标准农田,变以前的宽畦长畦地面灌溉为小畦节水灌溉,大田作物全部实现小畦节水灌溉。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方式,研发、改进、推广节水性能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设备,重点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配套实施。目前喷灌、滴灌高效节水面积达670万亩。

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用水利用率,河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646提高到0.674,在保证粮食稳产前提下农业用水量逐年下降。

创新水价管理机制

——用价格杠杆撬动农业节水,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

作为成安县王耳营村用水协会负责人,王景山对近年来村民农业用水的变化感受很深:“现在农田全面实现了节水防渗管道灌溉。村民不再按传统习惯时不时地给庄稼浇灌,而是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进行适时浇灌。”

改变,源于县里推行的农业用水少用有奖、超用加价政策。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为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益,河北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用价格杠杆撬动农业节水。

2014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北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并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先行。明晰水权,在试点灌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作物用水定额、种植结构等,确定用水总量指标。农业用水户的水权额度,按承包耕地面积和亩均耕地可分配水量核定,亩均耕地可分配水量按县域内农业可分配水量平均分配。

2016年,河北省又出台《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农业用水户在水权额度内用水按平价水收费,定额之内少用水有奖励,超过水权定额用水按高价水收费。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已有115个试点县(市、区)编制完成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的许多县(市、区)采用了“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农业水价改革模式。

作为河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成安县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实行“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后,农民浇地由大水漫灌变为科学灌溉,亩次灌水量平均下降10立方米左右,节水效果明显。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意识在河北省农民思想中日渐形成。(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

  • 上一篇:重点专项支持 晋州涞水获批建设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
  • 下一篇:延崇高速:“绿色”大道,添彩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