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
让长城牵手丝路走向世界
董耀会。照片由本人提供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叩开世界文明殿堂的“金钥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传入西方的交通要道。而长城在开拓和保护丝绸之路方面功不可没,作用巨大。那么深入挖掘研究长城文化和丝路精神的历史渊源、相互关系,使长城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此,记者采访了在秦皇岛分会场参加活动的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董耀会。
丝绸之路由张骞出使西域而打通,时称“凿空之旅”。一般说到丝绸之路多是指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由于丝绸之路的出现,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汇融合,成为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加速器。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长城成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守护神,也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在董耀会看来,丝绸之路与长城文化,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拆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也是与历史相吻合的。
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陆路,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除了通过河西走廊向西域的丝绸之路,还包括长城沿线通向蒙古高原的贸易通道,即草原丝绸之路,这是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董耀会说,河北境内长城是游牧与农耕的交错地带,作为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一直发挥着东西方陆路的联系作用,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成千上万的关隘都起着重要枢纽作用。长城内外都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节点,这一点在河北省表现得最具有代表性。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交往,从中亚、西亚到地中海都有清楚的历史文献记载,张家口作为贸易集散地,在长城地区有着特殊的位置。此外,有着典型意义的山海关,也是通往东北亚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万里长城与丝绸之路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就是共存共生的双赢或多赢。中国古代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构建长城内外秩序,寻求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同样是这样的发展模式。“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上的长城,其实就是长城内外的共同体,通过长城构建起了农耕与游牧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了减少冲突的作用。”董耀会说,他曾陪同过很多外宾参观长城,他们在面对长城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古代防御工程时,常提出一个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修筑长城?“我告诉他们,中国古代要建立起农耕与游牧交错地带秩序,才会费这么大的力量修筑长城。中国人修长城是为了不打仗,是为了和平。”在董耀会看来,只有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敛特征,认识中华文化对战争尽量采取遏制的一贯态度,才能真正地认识长城文化,认识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长城修建和使用的意义。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由愿景逐步变为现实。“今天长城的标志和象征意义与历史上的长城修建者、特别是农耕政权的认识早已大不相同,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长城不再起军事防御作用之后其价值的体现。”董耀会认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的和平理念有了对人类文明发展施加更大影响的可能性。要深入挖掘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共同承载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精神财富,展现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重要象征的价值作用。届时,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之精神,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