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新闻网9月23日讯(河北日报记者陈正)“中秋节期间,咱家小米累计销售十余万斤,公司的仓库都卖空了。”今天上午,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广府专场现场,“紫山怀”小杂粮产品展区挤满了顾客,紫山怀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国顾不上擦拭满脸汗珠,边忙碌边介绍。
张晓国企业生产的小杂粮种植区域在永年西部,地处太行山丘陵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却干旱少雨,自唐代起便有种植旱地谷子的传统。当地坚持古法种植,从播种到收割全部人工作业,尤其讲究“四次锄耧”,谷物充分吸收土壤中特有矿物质,孕育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小而饱满,被誉为“黄金米”。
随着时代发展,村里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种地人口锐减土地逐渐撂荒,且古法种植费时费力,销售渠道又局限在周边区域,优质米卖不出好价钱,传统谷物种植面积逐年萎缩。
“‘黄金米’成了‘土谷子’,必须打造咱自己的品牌。”2015年,看到商机的张晓国辞去国企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他先后注册“紫山怀”“回楼春”等小杂粮系列品牌,坚持古法种植,免费向村民提供优质谷种,并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至0.5元的价格收购,搭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合作模式,种植规模逐年递增。
图为活动现场。
“2015年,我们销售3000斤,到去年已经突破了30多万斤,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800多亩。”张晓国指着面前礼品装介绍,这最高品质的小米每斤价格卖到了19元。
针对销售渠道狭窄“痛点”,张晓国瞄准“互联网”商机,不仅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创建品牌店,还投入资金搭建微店和官方网站,通过现代化物流,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同时,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他将目光聚焦到这片“蓝海”,在永年区张边、王边等美丽乡村设置专卖柜,扩大销售市场。
“黄金米”的崛起并非孤例。近年来,永年大力推进“米袋子”“菜篮子”建设,积极发展质量农业,先后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中南部粮区、东部菜区、西部杂粮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和数量逐年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100%,实现了从“够吃”到“吃饱”,再到“吃好”的发展之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性。”永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乜士科表示,以“庆丰收 感党恩”为主题,在广府迎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成为该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助力全区农业跨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