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石家庄桥西区:“一碗汤的距离”让养老更安心

时间:2021-10-09

“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系列报道②

“一碗汤的距离”让养老更安心

——石家庄市桥西区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调查

近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练习书法。 通讯员张文静摄

不用离家,老人按下呼叫按钮即可接受上门服务;不离开社区,老人就能享受白天送、晚上接的托老照看服务;不用去医院,老人便可以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这种新兴的“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悄然兴起。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养老模式有何不同,老年人缘何会对此如此青睐?石家庄市桥西区民政局局长张治军说,桥西区委、区政府以街道和社区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结合能自理、部分失能和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开展嵌入式社区养老照护服务,探索全生命周期养老管理,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托老所”打造“家外之家”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也有“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说法,老年人的状态与家庭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前些天,家住桥西区苑东街道际华3502社区的郝阿姨就遇到了这样的棘手事。

“80多岁的老伴儿半身不遂,儿女工作忙,不能守在身边伺候,而我岁数大了,体力精力又都跟不上,请保姆也找不到满意的。”一筹莫展之际,邻居给郝阿姨推荐了社区居家养老照护中心。

带着儿女参观考察,没想到一家人难得地众口一致,当天就办理了入托手续。

社区居家养老照护中心,哪些方面吸引了他们?面对笔者的提问,郝阿姨连说了三条:第一,照护中心设在小区里,跟家隔着一栋楼,早上送去、晚上接回家,亲情不断档;第二,专业养老机构照护好,营养搭配科学、专业康复训练比医院也不差;第三是公办民营环境,里面设有老年大学,开设有声乐班、书法班、智能手机班等课程,还有社工团队不间断来开展敬老助老服务活动。

如今,像际华3502社区这样,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要求,引入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料、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托养服务的小微型嵌入式社区照护中心,在桥西区已经发展到了15家。其中不乏公办民营和民建公助等多种形式。

失能等级不同,服务也不尽相同。

为了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除了日间照料和保健康复服务,位于桥西区旭城花园小区的普爱旭城社区嵌入式照护中心还推出了短期托养、长期照护等服务,老人可以24小时住在照护中心,既解决家庭照护难题,也让亲情得以延续。

普爱旭城社区养老照护中心院长郭贝贝介绍,这种小微型嵌入式社区照护中心,具有规模小、服务广的特点,能够真正实现位置上嵌入、功能上相融、服务上整合,让老人不离社区不离家就能享受专业化照护服务。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照护中心根据介护和专护分成了5个等级,设有具体收费标准,每天的托管费用在100元到130元之间,每个月根据老人入住的天数收费。

“母亲住这里离家不过‘一碗汤的距离’,我在家做好她喜欢喝的汤,端到这来还热气腾腾呢!”家住旭城花园的王女士告诉笔者,他们也算过经济账,请住家保姆每个月要3600元到4500元之间,可护理水平却没有照护中心水平高,所以全家人最终还是选择来这里。

为给更多老人营造空巢不空心的“家外之家”,2021年桥西区还将新(改)建42个社区日间照料站点,改造提升70张护理型床位,增加500张养老床位。

家门口的“养老院”让晚年生活更有尊严

整洁舒适的房间、温馨明亮的大厅、设备齐全的康复室,还有健身中心、休闲中心、孝道文化墙……

9月8日,走进桥西区振头街道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笔者眼前不由一亮。

“很多第一次来的人说这里像养老院,也有的人说这里像医院,你们觉得像什么呢?”该街道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赵泽芳笑着给大家打招呼。

楼上楼下一番参观后,笔者对每个房间门口“记忆盒子”的老物件最感兴趣。

“我们创建了石家庄首个嵌入式失智照护专区,门口‘记忆盒子’是为了唤起老人记忆的。”推开一间房门,指着办公桌上摆满的会计办公用品,赵泽芳说,住在这间屋里的谢大爷患有严重失智症,由于他当了一辈子会计师,模拟他之前的工作环境是为了缓解老人焦躁不安情绪。

除了模拟谢大爷的工作环境,每天专业护理人员还会扮演下属,向他请教工作。“曾经多次走失的他,自打今年3月份入住以来,再也没出现过‘逃跑’状况。”赵泽芳说,为了办好全市首个嵌入式失智照护专区,他们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与服务,打造独特的疗愈环境设计与认可文化,真正使入住老人能够在中心安享晚年生活。

除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等的失智老人外,在这里入住的还有很多重度失能老人。“作为专业养老机构,我们在民政部门有备案,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又不同于普通的养老机构,我们对所有失能、失智服务进行了医学方面的精细化分类,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特长,为老人开展专业性的康复健康服务。”赵泽芳说。

在门口的接待室里,笔者遇到来看望母亲的刘阿姨。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真的吃不消!”65岁的刘阿姨在家中排行最小,93岁的老母亲患有脑血栓,属于重度失能老人,去年住进了街道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起初只想着离家近,儿女能随时过来尽孝心,但入住后刘阿姨才发现,这里有营养师、护理师、康复师等对每名老人进行一对一、定制化服务,若护理人员不合老人的意,还可以随时更换。“这样的专业照护服务,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儿女放心又暖心!”刘阿姨含着眼泪说。

点单式上门服务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你好,我想预约下午两点的上门康复按摩服务。”

“好的,康复师梁东旭会准时为您提供上门服务!”

9月8日午饭后,通过手机里的“孝心到家”APP完成预约,桥西区振二街社区的崔大爷泡上一杯茶,坐等着按摩师的上门服务。

打开崔大爷手机,一周内下单的上门服务记录,有长长一大串。

70岁的崔大爷为何会对上门服务如此热衷?

“别看我腿脚利索,可出趟门常常感觉体力不支,现在有上门服务项目,需要什么就在手机上下单,很快有人上门,你说方不方便?”崔大爷笑着说。而更令崔大爷感到舒心的是,这家养老服务公司,是经桥西区政府引入的专业养老机构,服务专业规范,更加安全放心。

社区养老机构上门助老服务,是很多家庭的迫切需求。市民乔女士的母亲年过九旬,儿女本想请个保姆,可老人始终不同意。“后来,我们会定期让普爱养老的护工上门提供两三个小时的照料服务,翻翻身、做做按摩,老人也不反感,大伙儿也能借机喘口气。”

据乔女士讲,专业护工就近上门服务,按小时收费,价格比市场价并不高,但服务比保姆更专业。

“不同的老人,需求各不相同。我们就是聚集老人需求,提供定制化上门服务,既能解决家庭困难,也为社区照护中心找到新的盈利点。”河北普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兰茹介绍,公司利用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依托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业务团队,为周边老年人就近提供“互联网+”便民服务,现在每天上门服务下单量都在200单左右。

“社区养老已经成为老年人最理想的养老模式,聚焦老人全生命周期开展养老服务更是大势所趋。”张治军说,下一步,桥西区将继续加大对专业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培育和打造更多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点单式”养老满足更加“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名老人都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河北日报记者董昌 通讯员黄惠)

  • 上一篇:5项任务助力全面绿色转型!河北省构建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下一篇:国庆假日期间河北省12345热线共受理诉求3.19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