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1-10-08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评《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

□林艳辉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一所“特殊”的小学——八路军“抗小”。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陕甘宁边区干部和革命军人的子女,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在前线作战,有的在边区工作,而有的已经在战争中牺牲了。孩子们从天南海北而来汇聚延安,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艰苦的日子里学习、生活,在红色的“摇篮”里长大,从小受到党的关怀和革命精神的熏陶,心里燃烧着理想和信仰的火焰……

由李伦撰写的《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花山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首次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了孩子们在“抗小”的学习和生活场景。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为小读者们讲述艰苦岁月中与现在“不一样的学生生活”。作者坦言,写作这部书的初衷,是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不忘过去的历史,不忘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历史和故事。全书通过时间顺序,从学校的建立、学生入学开始,将革命者子女在“抗小”的生活做了生动的记录。从注重个人卫生的“抓虱子”,到睡觉时“防狼记”;从“小懒虫到小劳模”“毛毛虫到蝴蝶”,到“写给亲人的挽词”“在领袖身边”……内容涉及劳动生活、知识传授、品德培养和爱国教育等方方面面,战争年代火热的学校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今,很多孩子被课业、分数束缚,少了很多应有的快乐和生活实践。作者看到了这些问题,并在讲述“抗小”的故事中寻找解决的方法。《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中一个个贴近学生教育生活的小故事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让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们,从中找到了照亮自己的光芒。

这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书,给孩子们讲什么样的童话,就像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粮食一样,决定着他们身心的成长和健康。作者以简笔画式的笔法,勾勒出了红色摇篮的发展历程,以及红色摇篮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从延安的大砭沟到后来的邓家沟,学校在炮火中诞生,孩子们在简陋的土窑洞里上课、住宿、成长。在“抗小”里面,老师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不仅教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还组织他们参加劳动生产,把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组织力、有行动力的革命后代作为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当年在延安红色摇篮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积极投身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有的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的成为军队的高级将领,成为各行各业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栋梁。

《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是一部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正能量读本。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孩子们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大锅蒸棉衣消灭虱子,把报纸上的文章裁剪下来做成“书”,到河边捡来小石子用染料染色做成围棋……学生们在红色的摇篮里成长,长大后树立了革命的信仰,为红色的理想奋斗。作者创作这本书,就是希望把红色的基因、红色的记忆传承下去,激励现在的孩子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长大之后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让一代代的少年儿童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懂得生活的意义,明确理想目标,他们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作者通过“抗小”的故事,将红色历史、红色精神,以及党的教育理念和方向融入书中,让红色基因永远传承,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 上一篇:在诗歌中建构有历史感的“自我”
  • 下一篇: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命运的观照——评长篇小说《余事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