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对重点人群开展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
重点关注患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监测对象
河北日报讯(通讯员周京晶 记者张淑会)前不久,围场城子乡桃山村村民老乔病情好转出院回家后,乡中心卫生院立即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对他进行随访,并为其制定了健康指导计划。
从今年被查出癌症的那一刻开始,刚刚脱贫的老乔再次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县里及时对其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大病救治帮扶政策,县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救治组开展救治,并按要求将老乔的情况上报给卫生健康、乡村振兴部门。
对重点人群开展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是省卫生健康委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定期与民政、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重点关注患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的监测对象,累计向乡村振兴部门发送预警信息3415人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形势任务变化,迅速把工作重心调整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上来,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成立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领导小组,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发《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同时,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细致梳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措施,对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开展“回头看”和后评估工作,全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提升基层尤其是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健康扶贫的基础上,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对此,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巩固拓展健康扶贫的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提标、扩面、深化”齐头并进,推动从有向优转变、从特惠向普惠转变、从治病向防病转变,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推动从有向优转变。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供需两侧同步发力,今年继续实施了医联体建设、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等专项行动,大力补齐基层短板。截至目前,全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率分别从2018年不足30%和10%,提升至91.8%和98.1%。为提升县乡医疗服务能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和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春雨工程”分别累计派出3484人次、4897人次,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同时,全面落实人员、工资、财务等“十统一”要求,推动所有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对48696个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聘用乡村医生62982人。
推动从特惠向普惠转变。过渡期健康扶贫工作的对象,由农村贫困人口拓展为农村低收入人群。省卫生健康委在有效防范制度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向重履约、重质量、重服务感受度转变。同时,还探索调整了脱贫地区大病专项救治覆盖人群,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原则,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
推动从治病向防病转变。针对大部分重病和慢病周期长、易复发以及群众一旦罹患疾病,致贫返贫风险较高等特点,省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河北行动,加大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力度,大力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改善行动和健康促进行动,扎实做好妇女“两癌”检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强农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截至目前,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的7.56%提高到了现在的18.09%。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止返贫“保障网”,省卫生健康委还不断健全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在对大病重病及负担较重慢性病群众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分析与运用、细化帮扶措施,对监测群众及时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大病干预等综合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