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完善居家、社区、机构服务网络,推动家庭养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破解养老难题,协调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社区居家养老,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形式。以社区为主的长期照护服务,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观念和养老需求。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并扎实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相对不足等问题。对此,要聚焦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新趋势,着力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步伐,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2009年,为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变化,我国在7个省份和14个城市、区域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国家推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2019年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一是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多层次、普惠型社区养老服务,增加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机构供给,实现老年人口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就近可及”目标。二是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聚焦公共文体设施适老、公共交通便老、老人轮椅出行无障碍等,加强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建设。加强家庭适老化改造,普及家庭智能感应灯、床头报警器、人性化扶手等设施,降低老年人身边的安全风险。三是促进不同年龄层和群体之间互动、包容和共享,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实现社区和谐。
加强医养康养人文关怀服务。家庭、社区是满足老年人生活、人际交往、情感需求的最佳场所。在养老服务中,不能只把老年人视为被照顾对象,还要在自立、参与、照护、自我充实、尊严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人文关怀。提供“开放式”养老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餐饮、助浴、理发、修理、社区家庭医疗、临终关怀等上门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实行定期走访制度,重点关注社区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护、专业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文体活动,满足各层面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实现“老有所乐”。普及科学饮食知识,提供营养配餐服务。发挥敬老爱老传统文化作用,鼓励更多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关爱老年人。
推动养老机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满意度。要切实落实《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文件要求,规范养老机构建设,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养老机构优胜劣汰和良性竞争,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
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精准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方便服务供应商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开展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支持新兴材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支持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产品研发,形成一批高智能、高科技的老年人康复辅具产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智能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远程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商品。开展老年用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建设。
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需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要积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实际生活中,无论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领域,还是社区服务、农业生产等领域都活跃着老年人的身影,他们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着自身价值。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引导老年生活由“被动型、等待型”向“参与型、发展型”转变。一是建立完善老年人再就业、创业政策,消除年龄歧视,保障老年人就业权益。二是引导和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邻里互助、老年人互助和各种志愿活动。三是加强老年学习教育,引导老年人主动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并在社会范围内设立更多适合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公益岗位,让老年人这笔社会财富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