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对话祁海峰:笔墨当随时代

时间:2021-11-05

笔墨当随时代

——对话祁海峰

太行巍峨,天下脊梁;雄安畅想,华夏山河。

日前,由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协主席祁海峰创作的油画《雄安畅想》和巨幅山水画《太行回响》,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并展出。

《雄安畅想》《太行回响》《白洋淀畅想》……在建党百年主题创作中,祁海峰先后推出多件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是河北美术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美术的优秀作品,展示了河北美术创作的雄厚实力。日前,记者走近祁海峰,与他对话交流,与读者一起分享他的创作历程,感受他融汇中西画理不断创新探索的艺术追求。几十年来,他深深扎根河北大地,用手中的画笔为时代立传、为人民而歌,绘就了一幅幅讴歌中国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协主席祁海峰正在进行创作。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用画笔讲述中国故事

脚下钢筋遍地,身后塔吊林立,一群身形挺拔的新时代建设者迈着轻松愉悦的步伐,迈向工地,也迈向未来。站在油画《雄安畅想》前,“新生”的气息升腾昂扬。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蓝图绘就,正等待着新时代的奋斗者泼墨挥毫。从“千年秀林”造林现场到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从三贤文化广场到白洋淀景区……亲眼见证着怀揣梦想的人们不舍昼夜、紧锣密鼓地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忙碌着、奋斗着,采风归来的祁海峰感慨万千——

“一座新城的崛起,需要千千万万个平凡建设者的辛勤付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我多次前往采风、写生,目睹了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内心深受撼动。雄安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录,将火热的建设氛围进行艺术呈现,做好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录者、传播者,是每一名艺术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进入创作阶段,祁海峰最初的构思着眼于“现代化新城”这一关键词,尤其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建设要求,更激发了他对这座未来美好城市的无限遐想和憧憬。

从最初的水中之城,到后来的高楼林立现代化城市构图,作品几易其稿。其间,祁海峰还邀请党史专家和美术界专家提建议和意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后来,他把草图上的高楼大厦用大面积的水覆盖了,水面之上露出三分之一建筑物画面,其余三分之二在水下。在反复修改中,到底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索一直萦绕于他的心间——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思路逐渐明晰,另一幅讲述“中国故事”的画卷缓缓打开。

最终,《雄安畅想》选取了雄安火车站这一建设场景进行描绘。“把整个城市浓缩在方寸之间,应该选取哪些景象入画?我认为,雄安火车站是呈现在人们眼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用美术创作不断记录整个建设过程,非常有意义。因此,我选择了全新的角度进行艺术想象,将白洋淀水系一直延伸到天边,呈现水天结合的画面。云在建筑物下面,突出俯瞰的角度。”畅想中,祁海峰兼顾了雄安厚重的文化底蕴。于是,承载着乡愁的老建筑带着历史的记忆出现在作品中。他笑称这幅作品的诞生经历了很多曲折的过程,自己就像是盖房的泥瓦匠,只是进行了具体的创作,从创意、构思、谋划、落笔直至完成,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是大家共同帮助创作完成的。

意存笔先,笔随意走,画有尽而意无穷。

“以绘画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丰富其精神内涵。这不仅依靠诸多外在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侧重于挖掘内在的中国精神要素,比如中国精神、中国品格、中国气质。”祁海峰认为,中国故事是由一个个中国人的故事汇聚而成的,只有选取更多鲜活的带有人情味的故事,才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因此,站在《雄安畅想》作品“C位”的是一群雄安新区的建设者。这群最质朴的中国形象,展现大众真实的精神风貌,讲述着诗情澎湃的中国故事。

山水画讲究神韵意境,形成了散点透视的创作模式。所谓散点透视,就是无论远近赏之,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精妙之处。而这精妙源自作者本身对山水的情感和熟悉。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祁海峰,对巍峨太行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绵延数十年而历久弥新。他早已把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了这片广袤苍莽的燕赵大地上。数十年来,他无数次流连于太行山,足迹踏遍了河北的沟沟壑壑,在用画笔描绘生活的同时,也抒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

祁海峰认为,走进生活写生可以和大自然直接对话,在具体的写生实践中体验到不同于画室创作的兴奋感。因此河北省美协连续多年组织美术家们走进太行进行写生与创作,推出了《太行启明》《新中国第一盏明灯从这里点亮》《正阳春》《十月太行》《山高水长》《残雪》等众多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呈现新时代背景下,河北人民对太行历史文化以及精神气质的重新诠释与抒写,让人们感受到时代变迁中河北变化与发展的力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河北美术发展的新气象。

“当下,整个美术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组数字最能说明美术到底有多热:目前河北共有52家开展美术教育的高校,一年有一万多名毕业生,现在河北拥有由几十万人组成的专业美术创作队伍,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后劲强劲。”祁海峰说,河北不缺少画家,只是在精品创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两年河北省美协一直在推队伍、出作品、出人才。

“每次组织作品展,省美协都会收到数千件作品,但还有很多美术创作者的作品得不到展示。”祁海峰说,省美协连续多年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举办红色老区、塞罕坝系列采风写生,“美在京津冀”精品大展,“雄安·美术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一县一品”文艺服务等活动,为更多创作者提供展示、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省美协不断把全国美展的综合材料展、实验艺术展、高端学术论坛等引入河北,通过大型惠民活动、高端活动和学术活动来进行艺术引领,使河北更多年轻人能够和全国一流的艺术家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仅美术一项在全国斩获640多次大奖。在祁海峰等一大批优秀画家的引领下,河北正从美术大省迈向美术强省。

祁海峰油画作品《雄安畅想》

画种不是羁绊是借鉴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标准,而油画作为近百年来传入中国的新式艺术门类,从早期的西画东渐到油画本土化,也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两个画种在艺术家的探索中,也不断实现着创新与融合。

从早期油画学习到转为山水画创作,祁海峰堪称艺术“多面手”。无论是接受新艺术洗礼的油画,还是饱含中国风韵的山水画,都蕴藏着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对艺术和创作的创新。

上世纪80年代,祁海峰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那是全国顶级美术学院之一。改革开放初期,他对西方艺术流派有了接触和实践。“这种实践的过程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尤其是在大学期间,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吸纳着各种知识,快速接受了很多艺术观念。从此,我一直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将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上大二时,祁海峰的油画《遥远的地平线》参加全国性展览。1988年大学毕业到省文联工作,他创作了展现太行风情的油画《山上有朵云》。此后,从《寻找位置》凸显地方特色,到《红色涌动》系列、《梦庄》系列,他创作了众多具有浓郁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上世纪90年代,祁海峰更多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发展历程,通过独特视角表现和描绘社会发展。

到2000年以后,祁海峰游历欧洲归来,绘画观念发生了变化,此后更多地面对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如表现抗击SARS疫情的油画《SARS从眼前走过》、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国画《塞罕坝林场工人》、抗击新冠疫情的国画《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等主题作品。

曾有美术评论家评价称,对于祁海峰来说,个人的悲欢离合在历史的重大变迁和日常流逝中转瞬即逝,只有那些不断变幻的城市风景,显示了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凝视这些即将逝去的风景,就是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相遇。

2006年至2008年,祁海峰的创作逐渐从油画转向山水。“那个时候,我已经在用油画的表达展现山水,后来直接进行中国画创作。”在祁海峰的内心深处,表达东方人的情怀还是要用中国的艺术语言,那就是中国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间寄托着人的无限情怀和向往。祁海峰以艺术家的热情探究传统中国画创作,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感知,一晃就是十年。但这十年间,他并未止步油画创作,而是两个画种同时推进。他的油画中传达着国画的东方文化精神,国画中又吸纳了很多自己对油画的感受。而他的山水画更加厚重、有光感,精神内涵更加丰厚。

“油画与中国画的理念不一样,油画是一种真实的传达,非常科学严谨。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意向传达。从境界上讲,中国画的境界更高一点;从表现力方面讲,油画则更强一些。”祁海峰认为,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有差异,但同时也有共通之处。不管是中国画还是油画,都具有自身的地域性和民族特性,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中表达的一种视觉传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的深入交流,中国画的构成和审美意境也开始出现在油画中。油画创作融入中国画的意境,同样实现了当代绘画的自我突破。“到了当代艺术,画种已经不是创作的羁绊,更多的是借鉴融合。”祁海峰说,中西方造型理念有所不同,角度不同,手法各具特色,因此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也不一样。西方油画有很多独特的技法,比如色彩、造型等,将油画绘画技法的精华吸纳到中国画创作中,中国画的表达会更加丰厚。

谈及未来的创作,祁海峰说,将把更多精力用在中国画上。他认为,中国画有着独特的中华民族的基因和元素。中国的文化形象、文化情怀和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还是要在中国画创作中进行体现。中国山水画凝聚着中国人审美理想的精神家园,因此中国山水画是传达中国精神力量、文化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最好载体。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度对待外来文化,不断在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的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当下,中国画与油画的融合跨界探索便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历经多重艺术碰撞之后走向兼容与超越的时代表征。这样的借鉴吸收,不断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祁海峰中国画作品《众志成城》

创作精品抒写时代 

山峦叠翠,清溪潺潺,乡村静谧……祁海峰在潺潺流水中泼墨挥毫,在郁郁青山中调色构图,创作出《大山回响》《雨后太行》《太行深处有人家》等一大批凝聚着对祖国山水热爱和深情的艺术精品,它们以色彩的和声奏响了河流山川生命的旋律,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燕赵’的称谓直观体现着河北的历史,也凝结出仁厚诚朴、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人文精神底蕴。”生长在燕赵大地的祁海峰,对脚下这片热土充满深情。画为心语,通过艺术形式再现巍巍太行这一河北文化血脉的标志性符号,传达出他对家乡的深情。这样的深情在巨型山水《太行回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群山环绕,主峰凸起,祁海峰将太行山巍峨挺拔的整体形象进行了归纳,凸显“中华脊梁”、民族精神。同时,画中体现了很多河北独特的景观景象,如柿子树、石榴树,寓意事事如意、团结一心。整幅作品气势宏伟,大气壮美,意境深远,融入了河北乃至中国人的精神特质,有温度、有质感、有形象、有灵魂。

磅礴太行是画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多年来,祁海峰的足迹遍及太行山区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等全国知名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深切感悟着太行儿女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创作激情澎湃汹涌——《太行山上》《太行雄魂》等线条酣畅、笔墨静穆、意境庄重的中国画作品,诉说着英雄们光辉灿烂的人生经历,饱含着祁海峰对英雄的仰慕与敬重,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力透纸背的浓浓故乡情愫。

点画皆有筋骨。在祁海峰的心中,历经烽火洗礼的革命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们的信念和精神与我们的民族一起万古长存,鼓舞后人披荆斩棘、走向未来。用美术作品记录他们的故事,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他们的理想、信仰、坚守的价值和我们今天的时代血肉相连。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和英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他,经由他的笔,观众也同样被感动和激励。艺术的力量在这种感动中缓缓流淌,默默传递。

纵观中外艺术史,不难发现“笔墨当随时代”是有成就的艺术家的共同特点。无论风格如何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总是镌刻着时代深深的烙印,如同一滴水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尤其迈入新时代,众多创作经验丰富的美术名家,自觉带头承担起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任务,促生了一大批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和表现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题材美术作品,讴歌时代英模,展现人民精神风貌,绘就壮阔时代画卷。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各种思潮涌入,人们接触到新事物后,精神是那样愉悦。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国家建设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了更多精神追求。”祁海峰说,这是艺术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艺术创作者应肩负起给予大众精神产品的时代使命,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以此引导大众审美,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更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同时又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能够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因此,艺术具有引领审美的功能。而艺术作品能不能留得下、传得开,则要依靠艺术家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个人修养、艺术修为、艺术语言的探索。祁海峰认为,艺术创作必须是超前的,让大家看到全新的审美形象、艺术感觉,才能起到引领审美的作用,因此每一个艺术家都要有担当、有责任进行新艺术的创作。“当代艺术家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可以自由地创作,并且有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和机会,所以更要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来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祁海峰说。

生活从来不缺少史诗般动人的现实场景,缺少的是能够展现现实生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史诗般的艺术作品。祁海峰说,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历史的使命感、艺术家的责任感、独特的视觉方式,创作艺术精品,引发社会共情。艺术精品之所以百看不厌,源于其中体现着文化传承,蕴含着时代精神,展现着时代风貌。“当人们身处时代洪流之中,可能感受不到时代的发展,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回望历史,艺术精品一定会成为时代的文化记录。不仅仅是美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应该记录我们的时代。” (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 上一篇:河北省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热潮
  • 下一篇:河北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