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科学+创意 揭秘河北涉县网红景点“女娲补天”稻田画

时间:2021-11-03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牛细婷、王莹) 金秋时节,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清漳河河畔,一幅用四色水稻打造的“女娲补天”巨型稻田画以其独特的风韵成为秋季最火的网红打卡地之一,也成为涉县打造休闲农业的一张“新名片”。田间的五彩图画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你知道这幅巨型田间美图是如何制作的吗?

“女娲补天”巨型稻田画全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据悉,这幅“女娲补天”巨型稻田画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联合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专家,一同与涉县农业农村局倾力合作而成。这样一幅“稻田画”的种植,大致要经过图案设计、定点测绘、人工栽种、田间管理等环节才能成画,其难度、复杂度可想而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规划团队凝心聚力,大胆创新,合力攻关,将稻田与艺术完美结合。

挖掘文化 选定主题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深入人心,传述数千年。涉县娲皇宫作为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创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 为弘扬涉县根祖文化,规划团队经与多方商议,将稻田画的主题确定为“女娲补天”。图案的构成随山就势,女娲形象灵动优美,是涉县文化符号的体现,也契合休闲农旅产业发展的主旨。

突破难点 科学设计

规划团队在观景台规划地块。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牛细婷介绍,“女娲补天”稻田画处于涉县文化旅游经济带核心位置,在1800余亩的太行红河谷湿地区域,观赏点在东山天堑揽胜阁,与稻田高差260米,高于普通稻田画观赏高度20多倍,对于稻田画的设计制作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规划团队深入涉县,与地方对接研讨,实地勘测地形,分析观赏角度,自2020年3月开始初步规划,当年完成了占地260亩的“女娲补天”稻田画,取得了制作经验。面对2021年图案变大和角度变化的新要求,春季又加种了一季春油菜做画,为秋季制作巨幅女娲补天稻田画提供了新数据。

精巧布局 美景呈现

600亩的稻田组成一幅单体画,涉及几十块地,地块之间遍布道路、沟渠、地埂,不可避免地成为稻田画的干扰因素,设计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用电脑制图与田间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尽量避免路渠对整体画面的影响。整理出上千个点位、通过GPS定位确定坐标点,在田间放线,依据图案和线条插秧的方法完成。

规划团队在田间勘测放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规划团队在田间定位插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经过1个月的放线插秧,长1250米宽 320米,单幅占地600亩的“女娲补天”巨幅稻田画惊艳亮相。不加任何修饰,水稻生产所必需的路、沟、渠不受破坏,成为稻田画的组成部分,画面浑然天成,站在东山揽胜阁鸟瞰“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科技支撑 绿色生产

稻田画的成功展现,除了精美的图案设计和田间布置,还需要雄厚的水稻专业技术支持。水稻长势茁壮,画面才能饱满艳丽。

规划团队在现场对彩色水稻育秧技术进行讨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彩色水稻按照精确定位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信息与经济研究所领导高度重视,滨海农业研究所领导全力支持。规划团队依据稻田画占地面积,精确计算各色水稻用种量,引进滨海所优质紫色、黄色、白色水稻种子及秧苗。水稻专家克服疫情影响,多次亲临涉县现场开展种植指导,解决了水稻育秧、稻田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全程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施用有机肥、浇灌清漳水的四种颜色水稻都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稻花飘香,丰收在望。

农文融合 产业振兴

巍巍太行山,潺潺清漳水,飞天女娲美,五彩稻花香。灵动飘逸的女娲形象,展示了涉县“女娲文化之乡”的地域文化特征,将文化创意融入农业,把稻田变成风景。“赏尽千亩稻霓裳,收获万石有机粮!”据牛细婷介绍,“女娲补天”稻米收获时,在地头就被抢购一空,每斤湿稻米卖价1.1元,供不应求。以“美”致富,涉县“女娲补天”稻田画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而且通过赋予农田全新创意,提升了水稻种植效益,催生了新业态,有力促进了产业融合升级和农民增收。

  • 上一篇:王东峰:坚决采取有力措施 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 下一篇:晨光生物胡椒项目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