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刘禹锡:陋室梦得清闲 流行金曲频出

时间:2017-06-09

刘禹锡:陋室梦得清闲 流行金曲频出

荥阳刘禹锡公园的陋室

□记者盛夏文李康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丨弱冠,他是不羁的“追风”少年。中年,他是时常犯“二”的诗豪。“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他是中原儿郎。在郑州写“驿记”,在秋声中归葬荥阳。

巴山楚水廿三载,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性格中,自始至终有张狂和不屈,也有略带江湖气的豪爽舒展。漫长的贬谪,他仕途裹足不前,诗文长进巨大。漫长的人生,友情始终是他最珍视的温暖。

“二”的人容易快乐

伴君如伴虎,《诗经·小雅》道:“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贬谪,官场寻常事,也是难受事,它意味着政治失意、人品被质疑、声名被诽谤。

古代被贬谪文人一大群,单个复杂个体的人性经验,各个不同。

屈原,贬谪文人老祖宗。韩愈被贬,英雄失路。欧阳修,在贬谪地也要让仇者痛亲者快。苏东坡,极致贬谪经历,只有他能承受。

至于刘禹锡和好友柳宗元,经历了同样漫长贬谪,两人结局不同。柳宗元死在一个以其姓氏冠名的城市。刘禹锡,坚强地活了下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刘禹锡名句,同是病树,老柳变成沉舟,老刘扬帆北归。这缘自“诗豪”比较“二”的个性。

刘禹锡像苏东坡,性情较超脱,为人较圆通,两人都关怀生活的丰富和感官的愉悦,关切当下现实安适。两人甚至与普通老百姓,也能建立较亲密的关系。

二十余年间,刘禹锡政治、生活上是“陋室”状态,精神、文学上却是殿堂效果。

他清楚自己进步,他道:“视予之文,昔与今有莛楹之别。视予之书,昔与今有钧石之悬。视予之仕,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莛楹是草茎与庭柱,和钧与石一样差别巨大,“20多年间,他的文”与“书”都进步巨大。只有仕途裹足不前,“唯阿之差”意为差别细小,令他心有遗憾。

夔州,《竹枝词》故乡,刘禹锡一到夔州,常看到乡村青年男女欢聚,翩翩起舞,随后被深深吸引。

在偏僻少数民族地区,刘禹锡发现了方言和唱曲。他认为极富深情,被深深打动。他学习体会,并进一步创新。

他先尝试写了这么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大受欢迎。

兴奋之余,他一口气写了《竹枝词九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事儿。

九首诗,太精彩,流传到长安、洛阳,成为流行金曲。

佛寺讲经,还有伶人传唱刘禹锡的《竹枝词》,报酬优厚。孟东野感慨自己能诗而遭遇不如能歌,悼念“诗道没落”。

《竹枝词九首》,择一二分享。

第一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苏东坡读此,叹:“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第九首: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竹枝词》系列,影响深远。元明清时期,一直有追随者。徐渭、袁中郎的七绝,“无不以梦得(刘禹锡字)为活谱”,这是典型“迷弟”呀。徐渭就是徐文长,号青藤老人。他的“迷弟”叫郑板桥,曾自称“青藤门下走狗”,如斯颠倒崇拜,也是没谁了。

在洛阳组织“文酒之会”喝酒吟诗,搞集体创作

刘禹锡和柳宗元,自793年同登“进士第”起,至819年柳宗元去世,26年中,始终保持真挚友谊。文学史上,两人并称“刘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两人被贬两地。

815年,刘柳被贬多年后奉召回京,犯“二”的刘禹锡又写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惹怒宪宗,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马上又被贬。

一首小诗,累了朋友,犯“二”的刘禹锡也后悔,骂自己“智乏周身,动必招侮”。

柳宗元表现了朋友间的充分谅解和崇高友谊,并未指责他。他被贬之地,比刘禹锡条件略好,他上书皇帝,希望两人换换地方。

除文学外,两人有共同爱好——医学和佛学。刘禹锡从十六七岁阅读《本草》《素问》,留意收集验方、单方及焙药技术,最终编成《传信方》两卷传世,还流传到日本、朝鲜。柳宗元也收集了很多年验方,两人频频有交流。

两人都倾向佛学,爱与佛教徒交游。这是另一个共同爱好。

819年十二月,刘禹锡听闻柳宗元去世,他“惊号大叫,如得狂病”。柳宗元曾嘱他写墓志铭,他一字一泪写下《祭柳员外文》。柳宗元还希望刘禹锡为他抚养孤儿周六和编辑他的遗稿,他都照办了。

刘禹锡和白居易同岁,订交甚早,晚年同居洛阳,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有百首之多,白居易自己是大诗人,却对刘禹锡盛赞不已。文学史上,将两人称为“刘白”。

刘禹锡曾即席给白居易写名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白”在洛阳,常组织“文酒之会”,喝酒撸串,搞集体创作。当代学界称这个群体为“刘白诗人群”。

两人同龄,个性不同。白居易此时知足常乐,刘禹锡依然深蕴猛志,心有不甘。

老白写给老刘,“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暮气沉沉。

老刘回给老白,“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人咏老诗篇中,刘禹锡这首为“冠冕”。

他把“陋室”变成了思想殿堂

又“二”又“豪”的“诗豪”,到晚年,依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禹锡晚年,还时有佳作。有一首戏赠乐天的诗:“城外园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蔷薇乱发多临水,鸂鶒双游不避船。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白家唯有杯觞兴,欲把头盘打少年。”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这句诗,表现出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称为“七言圣境”,还说“唐七言律如此者不能十首以上”。

刘禹锡逝后葬荥阳,白居易葬洛阳,两地不远。柳宗元远葬广西柳州,若求“刘柳”相会,难。

2017年,“最美江苏诗词大会”火热开评,网友评选,最能代表南京风格气质的十首古诗词中,刘禹锡的两首诗被评价为“(这两首诗)刻画南京人最深的乡愁,唤起最深的乡情”。

第一首《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还有一首《浪淘沙》之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是绝唱。

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在初中教材中纵横多年。短短八十一个字,胜过一百篇鸡汤。他把“陋室”搞成了思想殿堂,谁进到这个殿堂里都会感染得浑身温暖。

□总策划董 林策 划杨 青

许笑雨统 筹姚伟

  • 上一篇:漯河无腿慈父把养女送进大学 孝顺养女外出打工
  • 下一篇:孕妇郑州街头临产大声呼救 众人抢搭“爱心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