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记者医生的一天 他们on call 24小时,给人希望

时间:2017-11-20

记者李晓敏记录下手术室内医生繁忙的一天

一台手术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参与

按照安排,王平凡上午要做好几台手术。

王平凡吃饭很快,一碗面条,五分钟吃完。

王平凡正在做手术

□记者李晓敏文白周峰摄影

核心提示|11月3日,一篇题为《14小时连做5台手术,医生累瘫在地》的报道在大河报见报后,引发了读者们对外科医生日常工作状态的好奇。

今天是第18个记者节。作为社会的记录者,记者手中的笔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五彩斑斓的生活。而记者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11月6日,记者节前夕,大河报记者跟随一位外科医生,记录了他普通的一天。而这一天的采访经历,也照出了一名记者平常一天的真实生活。

外科手术有很多种,其中,极具挑战性的当数心脏手术,而在河南省心脏领域,省胸科医院副院长王平凡是一个屈指可数的人物。

因此,记者决定,跟随王平凡一天。

1

记者

5:00记者开始写稿然后匆匆赶往医院

采访头一天,跟王平凡沟通后,得知一般他会在早上7:40抵达医院。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我和摄影记者约定,要提早一点到达医院。

事实上,这是每一个记者在接到采访任务时,都会有的本能反应,因为,这是记者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职业素质。

新闻转瞬即逝,错过的,你无法再让它重来。11月6日,周一。

考虑到这一天都要在手术室度过,盘算了下,自己手头还有任务:周末采访的一个健康关注稿还没写,怎么办?

欠下的“债”是要还的,于是,我定了闹钟。

11月6日早上5点,刺耳的闹铃响起,我爬起来,在寂静的早晨迅速完稿,传给编辑,然后匆匆赶往医院。

还好,抵达医院时,王平凡也刚刚到医院。

2

医生

7:40王平凡抵达重症监护室

7:40,刚到医院的王平凡第一个赶往的地点是重症监护室,因为,刚过去的周末,他被紧急叫到医院做了3台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其中有一位是从贵阳转来的病人,病情十分危重,他有点担心。

还好,这3个病人术后恢复得都不错。

跑医疗线口9年,我采访过无数医生,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讲,他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自己经手的病人康复的时候,尤其是疑难病人。

因此,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每次手术后的第二天,他都会很操心术后情况。在河南省心血管界,王平凡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名气大了,慕名找的患者就会有很多,而请他帮忙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生也会有很多。

在重症监护室呆了约10分钟,王平凡就连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本院的一个病区主任请他过去商量诊疗方案,一个电话是,护士告诉他,上周预约的两个病人已经在等候。

一边接电话,一边往楼下走。

3

记者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大多医生走路都很快,因为他们很在乎时间。王平凡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间或小跑。因为,作为一个记者,我得时刻跟着我的采访对象,同时快速地在采访本上记录。

4

医生

8:00王平凡商量3个病人的治疗方案

8:00,省胸科医院五病区一办公室内,看片子、查病历、问病情……王平凡和该病区主任商量着3个病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5分钟后,王平凡已经赶到了门诊一间医生办公室。那里,3个患者及其家属已经在等候。

3个患者,一个是1岁多的孩子,一位是50多岁男子,一位是60多岁女士。

孩子是复杂先心,另外两位病人均是重度主动脉夹层。但遗憾的是,50多岁男子的病情由于自身体质太差,又加上病情严重,王平凡建议不再手术。

“病人本人耐不住手术,建议不用手术了。”一听到这,男子的爱人和女儿瞬间泪流,一再求王平凡救救。

“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力,会尽力。”安抚完病人,王平凡抬步出门。手术室的电话已经来催了。

5

医生

9:00王平凡抵达手术室

9:00整,王平凡抵达手术室。按照头一天的安排,这一天,王平凡有5台手术:一台9个月大的复杂先心手术,4台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今天的安排不算很多,估计下午六七点就能结束。”王平凡说。

换好衣服后,王平凡迅速洗手消毒,戴手套,随后步入第一间手术室。

手术台上,9个月大的宝宝心脏已经裸露,早在这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内,王平凡的助手医生们已经把前期的工作做好,王平凡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他的技术去“修补”一个个生病的心脏。

6

记者

修补心脏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活儿。

站在手术台边,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便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手术室内其他的医护人员。

这里有麻醉师、有护士、有医生。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

知道吗?

对于疑难心脏手术来讲,心脏是要停跳的,而代替它运行的是一个体外循环机。因此,手术室内,会有两个专门医生紧盯着这个体外循环机。而其他的医护人员也有不同的分工,有的专门负责心电图监测,有的负责麻醉,有的负责为医生递器械……

我不是医生,我能做的只是观察、记录,然后祈祷患者平安。

7

医生

10:10王平凡完成了第一台手术

11:30王平凡开始第三台手术

作为一名心脏领域的专家,为了更多地医治病人,王平凡所做的手术是修理心脏这些关键步骤,剩下的缝合等工作,则由助手来完成。

10:10,王平凡完成了第一台手术,随后进入到第二个手术间。

11:30,王平凡开始第三台手术。第三台手术刚刚开始有10分钟,王平凡的电话开始急促地响起,王平凡委托助手接了电话。

电话是一个求救电话,说一个患者从南阳赶来,正守在手术室门口,想让王平凡帮忙看片子,给治疗方案。

匆匆走出手术室,为这位患者看完后,王平凡再次洗手、消毒,走上了手术台。

这台手术比较复杂,因此,在这个手术台上,王平凡一站就是两个小时。

8

记者

也是在这时,我才发现,每个医院的手术室内墙上都有时间,但这个时间,更大的功能是记录每一台手术的时间,于医生来讲,该不该吃饭,不是看的时间,而是手术是否结束。

时针已经指向13:00,手术还在进行,手术室内静悄悄,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噜噜叫。我很好奇,早上没吃饭的王平凡不饿吗?

不过,我的采访对象没结束,我和摄影当然也要继续坚守。

9

医生

13:35

王平凡完成了第三个病人的心脏手术

13:35,王平凡完成了第三个病人的心脏手术。

他走出手术室,来到休息间。

休息间的餐桌上,摆放着医院食堂送来的工作餐。

对于外科医生来讲,中午的饭基本都是在手术室内搞定的。

王平凡吃饭很快,一碗面条,五分钟吃完。

10

记者

我也是一个吃饭很快的人。

一边往嘴里扒拉着盒饭,一边和院长交谈,这时,摄影同事更不得闲,他一边往嘴里扒拉盒饭,一边要思考下一步拍摄的画面,一看到触动他的画面,筷子一扔,拿起相机对着采访对象就是一顿快闪。

“好好吃饭,好好吃饭,你们记者也不闲着,别拍了,别拍了。”王平凡一边吃饭,一边感叹,“其实,每个行业都不容易,你看你们记者,时刻都得绷着一根弦。”

11

医生

13:45王平凡开始第四台手术

13:45,手术室护士长不好意思地走进来,“王院长,第四台手术准备好了”。

起身走到手术室的小黑板前,王平凡又看了一眼手术安排,“嗯,今天不错,六七点应该就可以下班了”。

但他没想到,事后的突发事件,一下子颠覆了他的这个预测。

14:45,医院急诊科打来电话:从外院转来一个病人,严重的主动脉夹层,急需安排手术。

“估计今天要到八九点了。”王平凡一边手术,一边和同事说。

12

记者

21:05王平凡还在手术台上

11月7日凌晨1点王平凡放下手术刀

16:00,手术正在进行,这时,我也接到了一个稿子任务,跟王平凡打过招呼后,我赶回报社。

电话采访、写稿,完工时是20:30。因为下午离开手术室时,王平凡说预计手术八九点结束,因此,我想,这会到医院应该能刚好赶上手术结束。

21:05,当我敲开手术室门时,护士长告诉我,18点,又来了一个急诊手术,目前,王平凡还正在手术台上。

当天,王平凡放下手术刀时,时针已经指向了11月7日凌晨1点。

而他的助手将最后一个病人缝合结束,送出手术室时,已经到了11月7日凌晨3点。

不过,这一天,王平凡感觉很充实,因为这几台手术,总体上都很顺利,他可以睡几个小时的踏实觉。

这一天,我和同事也颇感轻松,因为虽然同样采访到很晚,但是,这一篇稿子,不用当即紧张地写稿。

记者手记

有一种紧张叫随时待命。

更有一种焦虑叫充满不确定性。病人突发急病,急需手术,医生没有任何退路,因为这是一条命。

新闻突然发生,记者要第一时间去采访、跟进,不管这是白天还是深夜,因为这是一种职责。

事实上,和记者、医生一样,在这个世界上,行业千千万,但每一个行业在风光外表的背后,都藏着外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辛苦。

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既然去做了,就尽职尽责。

或许,这和高尚无关,这和责任有关。

今天是记者节,向天下所有记者道一声:节日快乐。更期盼每个行业、每一位读者身体康健、万事如愿!

  • 上一篇:1件衣服居然有3种成分表 双十一将至下单前瞅准这些陷阱
  • 下一篇:多式联运造就全国领先“海淘郑” 实现7天全球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