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小年景的增收账

时间:2018-08-11

□河南日报记者张海涛 成利军

这边,满地的南瓜犹如一个个胖娃娃,煞是喜人;那边,红通通的小辣椒已基本成熟,马上就能上市了……8月10日,记者来到济源市王屋镇桃花洞村,贫困户翟道贵家的地里一派喜人景象。

“俺家的脱贫武器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发展蔬菜制种,另一项是种植高山蔬菜。”翟道贵告诉记者。

翟道贵所说的“蔬菜制种”,是当地的一项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济源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基地。

依托蔬菜制种龙头企业,济源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去年全市蔬菜制种面积达3.2万亩,涉及180余个行政村,打造出一项群众增收致富的成熟产业。

翟道贵家今年有2亩蔬菜种子田,包括白菜、甘蓝两个品种。今年对于蔬菜制种不算好年景,春季气温低,对收成影响挺大。

“老天不帮忙,今年只是个小年,但两亩制种田也能收入五六千元,比过去种粮食效益好多了。”翟道贵给记者算起了增收账。蔬菜种子收获后,他又在地里种上蔬菜辣椒,加上公益性岗位工资,今年收入预计能超过两万元,稳定脱贫没问题。

目前,济源市蔬菜制种产业带动了39个贫困村、340多户贫困户,成为帮助群众稳定脱贫重要途径。

翟道贵家发展蔬菜制种,大年小年都增收,折射着济源市产业扶贫的喜人成效。

近年来,济源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把蔬菜制种、畜牧养殖、劳保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贫困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既推动了扶贫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又让贫困户找到了稳定增收的道路。

记者从济源市扶贫办了解到,该市今年培育发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6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旅游扶贫产业带4个,产业项目27个。全市贫困户中共发展种植业272户,养殖业96户,林果业31户,企业带贫865户,户户都有产业支撑。

  • 上一篇:任正晓在郑州市调研时指出 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 下一篇: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首场活动本月下旬在郑举办 贫困地区产品将突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