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太极拳面临被他国“抢注”的风险 应加快推进申遗

时间:2019-03-05

李光宇受访者供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瑞朝

大河报讯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也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由于太极拳尚未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未获得国际非遗保护权威机构认可,目前面临着被其它国家抢先申遗的风险。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建议,我国应加大对太极拳申遗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

太极拳系明末清初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技击健身、修心养生的功效,被传播到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练习者高达3亿多人。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世界第一健身运动”。

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在体育、健康、美学、哲学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李光宇说,通过太极拳申遗,弘扬太极文化,以太极拳为载体,能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广泛地理解当代中国“个人和顺、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美好追求与“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善意表达。

由于太极拳尚未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未获得国际非遗保护权威机构认可,给太极拳的进一步宣传、推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太极文化自我国流传到世界各地,在一些亚洲国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群众基础和极大的影响力,如果一旦被其他国家抢先申遗,对我国而言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么,太极拳是否具备申遗的相关条件呢?李光宇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导引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运动文化。其种种特质无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不谋而合,完全具备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条件。

为此,他建议加大对太极拳申遗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一是将太极拳在文化部备选名录中位次前移,在下一次申遗时优先申报太极拳。二是请文化部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各级专家对太极拳申遗专题片和文本进行讨论修改,不断完善基础工作,为申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 上一篇: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河南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之产业发展篇
  • 下一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两会前方报道组临时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召开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