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田保姆”:流转托管 种地帮手

时间:2021-05-02

李杰在他托管的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河南日报记者刘红涛摄

□河南日报记者刘红涛

4月28日一大早,荥阳市种粮大户李杰就来到他托管的高村乡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马上就到“五一”小长假了,李杰却没有一点给自己放假的意思。

“今年春季气温起伏大,小麦病虫害发病早,特别是近期长时间阴雨天气,赤霉病防控一点都不敢放松。”从4月上旬开始,李杰几乎每天都奔波在他托管的麦田里,组织人员抢抓农时,开展春管。

40多岁的李杰在粮食产业方面的运作,完全刷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2011年,他回到荥阳农村,成立荥阳市新田地种植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托管经营模式,开展大田种植,秋种小麦、夏种玉米。

为啥要搞土地托管?李杰至今都记得这一幕:2012年的一天,本村70多岁的张金木老人找到他,“能不能加入你的合作社啊?俺实在是干不动了!”老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子女长年在外打工,家里有8亩农田,老两口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收入1万多元,干活越来越力不从心。加入合作社后,老人家的土地由合作社全程管理,一年下来,刨掉托管费用,小麦玉米收入2万多元。

向土地要效益,帮农户增收入。这些年来,越来越多无劳动能力和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户加入他的合作社,享受耕、种、管、收、销等社会化服务。李杰认为,土地托管的核心是以合作社为载体,订单种植优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形成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粮食产业链条,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者,“目前,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服务覆盖武陟、鄢陵、兰考等地,面积超过11万亩,带动农户3万多户”。

去年10月份,兰考县红庙镇土岭村农民领取土地经营收入,除去托管费用,小麦一季收入680元,玉米一季收入658元。“小麦玉米两季收入1300多元,远高于农民自己种地的收入。”红庙镇党委书记李青点赞李杰的托管模式。

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又实现了粮食的“优质优价”。到今年,李杰的合作社已成功运营10年。李杰说,今后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种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种粮的收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让农民种地也能“种”出好日子。

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该收麦了,后期管理在浇好灌浆水的同时还要做好‘一喷三防’,增加千粒重。”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优质强筋小麦,李杰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 上一篇:电商主播:上下求索 专心产品
  • 下一篇:宠物美容师:“萌宠星球”由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