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洪湖候鸟”路易・艾黎的湖北情缘

时间:2017-09-15

图为:路易・艾黎工作过的地方――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旧址

图为:路易・艾黎

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凌墨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1927年春天,30岁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来到中国,经历了1932年大洪水,深入洪湖等地抗洪救灾;经历了抗日战争,发起“工合”运动支援抗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工业技术人才。他在中国生活奋斗整整60年。1987年路易・艾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009年,路易・艾黎与诺尔曼・白求恩、埃德加・斯诺、约翰・拉贝等人一起,入选“中国十大国际友人”。

今年是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到达中国90周年、逝世30周年,中新双方系列纪念活动已经展开,湖北也将举行多项纪念活动。

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追寻路易・艾黎在武汉、洪湖等地的足迹,探访这位国际友人与湖北的故事。

居所是中共地下联络站

路易・艾黎到中国的第一份职业,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防火督察。这份工作他一直干了11年,做到消防处工业督察长。

这11年间,路易・艾黎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防火,他利用假期,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四处奔走:1929年夏,绥远遭旱灾,艾黎利用假期去内蒙萨拉奇帮助华洋义赈会;1932年长江水患期间,他辗转来到洪湖苏区运送救济粮。

今年9月8日,洪湖新堤街220号,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了路易・艾黎当年的居所。这栋两层木结构老屋,当年是中共地下特支联络站。“路易・艾黎与洪湖人民感情深厚,被亲切地称为‘洪湖候鸟’。”洪湖市档案局局长李立洪指着展览图片,对记者讲述路易・艾黎与洪湖的故事。

1931年夏,长江中下游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洪湖苏区深受水灾之苦。次年初,受国际联盟委托,路易・艾黎以国际救灾机构成员的身份,只身到洪湖新堤,拍摄了抗洪的珍贵照片。

50年间先后5次到洪湖

1932年2月下旬,路易・艾黎运送三艘装有小麦、药品的驳船从武汉驶向洪湖。国民政府派一个排的兵力武装押运,防止物资、药品落于红军之手。临行前,路易・艾黎通过中共地下组织把消息传给了洪湖苏区。红军拦截了一船小麦和药品,交战中一颗子弹打穿了路易・艾黎手上挥动着的帽子,他险些在此次战斗中牺牲。

在洪湖期间,路易・艾黎还收养了一名孤儿,取名黎雪。

数年后,在延安的一次宴会上,路易・艾黎见到了贺龙,笑称红军枪打得很准。贺龙大笑,再三感谢他当年“雪中送炭”。

1963年9月16日,路易・艾黎第二次来到洪湖,深感洪湖的变化之大,开始创作长篇著作《洪湖精神》。

1978年10月,路易・艾黎第三次访问洪湖,再次参观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并题词。他游览了百里洪湖,并为洪湖图书馆题写馆名。

1981年4月,路易・艾黎第四次来洪湖,慰问灾区群众。

1983年11月,路易・艾黎从报纸上看到洪湖遭受水灾,第五次来洪湖。其间,参观了1932年来洪湖时的旧居和革命烈士纪念馆,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洪湖精神》。

推动工人合作组织运动

汉口沿江大道江汉关不远处,坐落着一栋气势恢弘的三层欧式建筑。这栋建于1894年的房子,历经风雨后被修缮一新,今年6月刚获得首届中华建筑文华奖二等奖。

1938年,路易・艾黎第一次来到武汉时,正是这栋老房子最风光的时候――其时,这里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

在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和进步人士的积极筹办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这栋大楼挂牌。日本人没有料到,这个组织后来为中国抗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路易・艾黎抵达中国10年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成百上千的难民涌入租界。

路易・艾黎设想采用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小型工业,利用大后方丰富的工业资源和人力资源,生产迫切需要的日用品和军需品。为了“工合事业”,路易・艾黎毅然辞去上海的工作。

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挂牌成立。历史资料显示,从1938年到1942年,协会在中国10多个省吸纳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和失业工人,建立了2000多个工业合作社,生产数十种民用消费品和军需品,为中国抗战作出了特殊贡献。

  • 上一篇:从大巴山腹地到江城武汉 土家女孩曾春娥的自强上学路
  • 下一篇:7200个荆楚乡村试点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