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武汉市年度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获悉,该市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清单(2017版)》,简称“企业创新十条”,最大限度保护和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这是继“黄金十条”“青桐计划”“创谷计划”等系列新政以来,武汉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又一创新创业新政。其中,对企业技术转移及技术交易的支持,最引人关注。
新政提出,凡企业吸纳技术,可按上年度实现技术交易额2%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封顶。如一家企业购买高校专利成果花了1000万元,即可申请20万元补贴。
对符合标准的技术转移机构,可按上年度技术交易额0.02%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个机构最高年补贴50万元。
此外,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创造、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融资、领用科技创新券等方面,新政均有补贴举措。如,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武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可享6%补贴,单个企业年补贴总额200万元封顶;企业在汉牵头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可按该项目企业自筹经费的20%给予补贴,总额不超过该项目所获国家拨款总额的50%。(记者李墨、实习生谢诗芸)
盼新政让企业有真正“获得感”
过去5年,从全省到武汉,再到光谷,围绕创新创业,出台各类新政不下8项。
2012年,武汉出台“黄金十条”。新政鼓励技术人员留岗创业,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甚至提出成果转化收益“三七开”,研发团队得70%,一时惊羡全国。
2013年,武汉推出“青桐计划”,旨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光谷青桐汇实施3年,超过6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累计融资近18亿元,观摩人数超过3万人。
2014年,湖北省发布“科技十条”实施细则,提出科技成果不再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取消成果转化中所有行政审批程序。成果转化收益,70%至99%可归研发团队。
同年,光谷“创业十条”出台,支持企业网上登记注册,支持高校设立市场导向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
2015年,省科技厅出台“科技创业十条”,大力推进新型科技创业服务机构与专业技术开发平台,降低初创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去年,光谷发布“互联网+十条”新政,首期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力挺区内800余家“互联网+”公司做大做强,并首次提出不专门组织针对“互联网+”企业的查税及执法。
此外,武汉还借鉴浙江“小镇模式”,出台了“创谷计划”,以期推动城市产业转型。
昨日,武汉再推“企业创新十条”,支持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及技术交易,并设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研发成本。
如果说此前多项新政,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把高校院所的成果推向市场,此番则更多的是鼓励企业反过来向高校院所买成果,用市场需求倒逼技术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曾一度把持武汉60%以上发明专利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正在被企业发明专利所反超。2013年,武汉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735件,其中企业占47%,高校占36%。去年,光谷企业专利申请量便首次突破2万件,其中1万件为发明专利。这意味着,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创新主体,并释放出经济新动能。
我们热切期盼这系列“十条”、近百条新政,条条都能切实落地,化作滋养企业创新的春泥,让企业真正享有“获得感”。(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