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第17个中国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应湖北经济学院邀请,新华社高级记者方政军教授做客湖北经济学院“藏龙讲坛”。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为湖北经济学院师生讲述转型期媒体的发展趋势和记者的担当,认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职责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重要。
讲座开始前,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奋勤在热烈的掌声中向方政军博士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奋勤为方政军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方政军,湖北罗田人,新华社高级记者。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管理学博士、新闻与传播学兼职教授;湖北省记协、新闻学会常务理事;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副总编辑兼《武汉证券报》、《湖北经济报》总编辑及分社总编辑、湖北分社党组成员、副厅级纪委书记等职务。荣获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全国嘉奖。
2000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新华社高级记者方政军和他的同事执笔合作采写发表了新华社长篇通讯《今天是我们的节日──献给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国内数十家媒体采用,反响强烈。他展示了当年《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范敬宜先生的来信手稿复印件。
范敬宜先生评论:“通讯写得很好!那么大的历史跨度,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写得那么精炼、概括,真是大手笔。这是从新闻写作的角度说的由衷之言。这是重量级的献给第一个记者节的文章。”他说,记者节前和师生们分享自己的新闻生涯意义独特。
方政军教授在演讲中说,新闻事业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事业,参与历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革、鼓舞人民的斗志、为时代的进步鼓与呼,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记者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生命!
他说,自己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使命和责任的理解是要有担当。责任如同阳光一样能激发人的潜能;责任有如甘露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责任如同烛光,能够照亮人生。勇于担当,源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引用歌德的话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谈到从事媒体和记者工作的人生感悟时,他引用前辈的体会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性命攸关。
方政军博士说,凡有理想的媒体记者必须牢记:要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哨,抓住社会热点、难点、亮点做文章。要善于捕捉细节,选题要因小见大。要敢为民生呐喊。光说好话的记者是没有出息的,只有直面人生、敢讲真话、追求真理才能承担职业的使命。他说,要恪守“先做人,后做文”的情怀,爱岗敬业,注重职业道德,不受名利诱惑,不畏权贵高压,保持新闻报导的公正性,文章的真实性。新闻人深入调研的传统永远不能忘。既要乐于吃苦、敢于冒险,又和各个层面的人民群众广交朋友。
针对目前兴起的新媒体、大数据、全媒体时,他强调说,新闻要做到首发、独家、时效快,但事实一定要准确,要守住底线,要不忘政治责任和大局意识,时刻关注群众呼声,与时代同行!记者和媒体并不是被动地记录历史,他们也在参与创造历史,在影响甚至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
据了解,方政军的记者生活丰富多彩,他不仅采写了大量基层的工农兵和草根人物报道,还采访过三任国家主席与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八任湖北省委书记,均有照片、文章为证。他的许多批评性稿件和内部分析报道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推动了不少问题的解决。作为全国新闻战线唯一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时方政军记者受到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全国嘉奖表扬。他引用范敬宜“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记者”这句话结束其精彩演讲。
大学生们踊跃举手提问,得到了方老师的回答纷纷表示非常满意,认为从中受到深刻启迪。该校新闻学院王远坤院长和同事们对方政军教授为老师和同学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方政军教授(左一)考察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