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石因矿建市、因厂设市,是典型的工矿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模式留下大量棚户区,居民近10万户。大多数棚户区与厂区、商业区犬牙交错,改造难度大,社会矛盾多。
从2009年起,黄石即着手实施棚户区改造。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启动新一轮棚改,将其列为“一号民生工程”。
小康不小康,基础在住房。棚改户的生活现状如何?实事能否办成百姓舒心事?4月中旬,记者赴黄石,实地踏访了该市棚户区改造的探索实践。
从2009年到去年3月前,黄石市完成棚改2.14万户,仍有7.02万户蜗居棚户区。
去年3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随后,黄石棚改就像深踩了一脚油门,急加速效果持续至今。
到去年底,短短9个月,黄石仅市本级就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54个,涉及38470户,完成签约26302户,其中货币化安置13228户。这些数据,不仅远超省定目标,也超过该市此前5年棚改成果的总和。
更令人欣慰的是,去年3月至今,全市棚改无一起强拆,无一起因拆迁引发的上访。“倒是有居民因住房未被列入棚改范围而上访”,14日,市长董卫民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
“棚改的实质是做群众工作”,市委书记周先旺认为,黄石棚改推进顺利,关键是凸显了“为民利民惠民”理念,把能给的好处都给老百姓,“只有这样,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模式创新:
让群众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棚改是民心工程,但过程中各方利益复杂。资金难、征收难、安置难,一度是横亘在棚改面前的“三大难题”。
在黄石市房管局局长吴金文看来,资金难主要是政府的事,随着中央对棚改支持力度加大正逐渐解决;征收难和安置难则涉及群众工作,从以往情况看,难在两点:
一是存在错误认识,拖延棚改进程。
有些群众认为,政府改造棚户区是为了卖地赚钱,是“要我改”,因而在房屋征收时存有不合理期盼,不能如愿则拒绝或拖延搬迁,影响项目整体进程。
二是实物安置为主,存在不少弊端。
棚户区大多居住密度高,居民生活相对困难。由于担心补偿低买不起新房,也由于“故土难离”“邻里难舍”等感情因素影响,居民棚改时大多选择“要房子”。
黄石棚户区改造也一直以“拆迁还建”为主,即:政府拆除棚户区,建设新住房,棚户区居民原地或异地安置。这一模式圆了棚户居民的安居梦,但弊端也十分明显——
还建周期长。拆后再建,居民住进新房快则三年,慢则四五年;
个性选择少。只能住统一的还建房,有些条件较好的居民想买商品房换个环境,不能如愿;
政府包袱重。不仅要筹措拆迁和新建住房的资金,还得负担过渡期居民租房等费用。
针对“三难”,曾在保障房建设中首创“共有产权模式”而享誉全国的黄石市,再次大胆创新,对症下药:
——组建众邦房投公司,搭建全市统一的棚改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难。
去年以来,该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争取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147.8亿元,提取使用近50亿元,为新一轮棚改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众邦公司还负责代筹代购房源,为棚改居民服务。
——充分尊重民意,把棚改的决策权交给群众,解决征收难。
“改不改”,住户说了算。市里确定“两个90%”原则:调查摸底中群众支持率超过90%方可纳入改造计划,签约率超过90%方可启动棚改征收。对宣传引导后仍不达标的棚户区,政府暂缓改造,等待时机成熟。
“怎么改”,自改委说了算。所有棚改项目都成立自主改造委员会,由居民“一人一票”选出,全程参与补偿方案制定、评估机构选择、未登记建筑认定、安置房源分配等工作,并向所有居民公开。自改委成员大都是有威望的群众,他们协助干部处理各种难题、争议、纠纷,成为棚改工作最有力的推手。
——在国内率先加快货币化安置步伐,解决安置难。
2015年新启动项目全部由“给房子”改为“给现钱”,并整合出台多项创新政策,千方百计让群众多得实惠: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棚改户,补偿标准上浮10%;由众邦公司从存量商品房中代筹代购房源,供棚改户选择购买,价格比市场价至少降低10%;棚改户购房,免征契税营业税、下调首付、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创新的模式大大加快了棚改进程。群众意愿被尊重,好处看得见,由“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全市代筹代购房源近1.6万套,安置工作由过去“人等房”,变为如今“房等人”,群众有了更多个性化选择,签约、搬迁积极性明显增强。
服务暖心:
解析棚改户闻老爹的幸福账单
从客厅远眺,黄石长江大桥如虹卧波;转到卧室张望,鄂东长江大桥南北飞架——14日上午,记者造访江泰春岸小区10栋1单元2703号房,这是82岁的棚改户闻华树的新家。
闻老爹原住黄石港区人民街。这是黄石最早的街道之一,一度繁华,后逐渐破败,成为传统的城市棚户区。“人民街、后河巷,破窗破户都一样;天下雨、入大坑,一脚踩下陷半身。”这首民谣曾广为流传。“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子,6楼,住了26年。刚搬去时爬楼还行,这几年,还没爬腿就抖。”闻华树有四女二儿,都孝顺,想租个低层房子给他住,可人家一听说老人岁数就不干了,怕出事。“现在多好,27楼,坐电梯几分钟就上来。”
闻老爹退休前是黄石市建工局的经济师,至今保留着记账习惯。“去年8月,人民街搞棚改,我连着几天去听政策宣讲”。他边听边算账,第一个签了货币化安置协议。
14日,闻华树拿出记账单,给到访的记者又算了一遍:旧房评估价每平方米5100多元,选择货币化安置政府把价格上浮10%,加上各种奖励,57平方米旧房拿到370598元补偿款。棚改户买房,政府代购代筹房源。“江泰春岸离人民街不到2公里,市场价4400元每平方米,我儿子去,谈到4200元,再压不下去。”闻华树说,政府出面找开发商团购,把价格降到3800元,他用31万多元买下83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多出来的钱正好装修,我一分钱没多花。”
买的是现房,闻华树去年12月5日就搬了家,离签协议不到4个月。
闻老爹幸福账单的背后,是政府及各方的暖心服务,一同前去的市房管局副局长周征征为记者一一解析:
闻华树的旧房评估时,黄石港区房屋征收局局长余金成先后5次上门,把能评估的、能奖励的政策用到最足;
棚改办租用十几辆大巴,组织人民街居民到周边五六个楼盘看房选房,闻老爹的新房就是细心对比地段、楼层、朝向、配套后选定的;
为代筹江泰春岸小区的房子,周征征6次登门与开发商协商,通过实施团购、预付20%定金等办法,帮助开发商缓解资金紧张、加快去库存,从而同意降价……“按一般对货币化安置的理解,棚改户拿到钱安置工作就结束了。但新一轮棚改中,市委市政府要求提供全程服务,不仅要帮群众买好房,还要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做好配套,让他们真正过上舒心生活。”周征征说。
理念升级:
从单纯重经济到关注社会成长
黄石棚改新政,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升级。
市长董卫民说,棚户区本来就是当年只重经济建设、忽视人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棚户区改造,着眼点必须转到促进社会成长上来。他告诉记者,黄石近年发展很快,很多地方高楼林立,景观不逊欧美,但棚户区却成为城市贫困人群的集中带。“我去过一些棚户区,有的群众困难程度甚至超过农村!这种‘二元城市’现象不消除,怎么实现全面小康?”
为此,黄石把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市委书记周先旺在动员会上特别强调: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尽快让棚户区的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棚改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会效果放在经济效益之上来考量。
以往,为减轻资金压力,区县政府会引入开发商参加棚改,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补偿政策不一,容易引起群众误解和不满。为此,黄石新一轮棚改中要求,棚改的征收工作全部由政府负责,政策全市统一,让群众明了、安心;
对棚改的土地开发,在全市范围内综合平衡。适合商业开发进行商业开发,不适合商业开发的,则用作绿地、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多来,黄石棚改已然成为城市里的“精准扶贫”。通过棚改,改走了脏乱差,带来了洁亮美;改走了怨气,带来了人气;消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注重社会成长的理念,助推着经济发展。
——拉动内需,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棚改新政实施以来,黄石城区销售的9000余套商品房中,有近4000套被棚改户买走,市区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房源基本上售罄,有效地为房地产“去库存”;
——稳定了经济,增加了投资。2015年,黄石棚改累计投资近80亿元,加上水泥、建材、家电、装修等相关行业投资达到100亿元,对黄石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拓展城市空间,服务重点项目。2015年棚改项目覆盖土地面积约8500亩,目前已腾退土地2970亩,其中老城区近1000亩。2016年覆盖的土地面积约16000亩,可交政府收储近7200亩。政府收储土地的增加,为旧城区完善功能和新区拓展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黄石将园博园、奥体中心建设所涉的城中村改造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全力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有力地推进了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
目前,黄石棚改仍在持续推进中。今年,该市计划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37068户,其中市本级2.55万户,任务全面超越2015年。“百姓期待圆一个安居梦,城市追逐一个发展梦。”有理由相信,随着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社会成长短板补齐,未来黄石将迎来城市升级发展的新局面。(记者韩少林王兵陶忠辉通讯员王剑)
(编辑 毛丽菲)
- 涉诉房产网上拍 四川司法拍卖试水“互联网”
- 上海整顿房产中介市场 公布对链家等6家中介处罚结果
- 报告称中国买家投资澳大利亚房产热情高涨
- 南京市房产局回应舆论监督:批评教育相关工作人员 努力提升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