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1月29日电(记者廖君)城楼灰瓦红墙,四角飞檐翘起,外观雄伟壮丽。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起义门,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当晚,湖北革命党人首先控制占领的地方。为了纪念武昌起义的胜利,1912年,这座建于明代的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
作为“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发生之地,武汉这座城市蕴含着深厚的“首义”情结,漫步在武汉街头,你会看到首义路、首义园、首义小区、首义中学、首义广场等诸多以“首义”命名的街道、学校、社区、广场等,犹如一部写在武汉三镇地图上的“首义”教科书。
1911年,清政府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同年9月,早已在清政府的新军中积蓄了力量的湖北两大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指挥机关,完成了武装起义的组织准备。但由于事机不密,在临近起义的时刻,革命机关遭到破坏,许多革命党人被捕,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惨遭杀害。
在此情况下,革命党人决定立即起义。10月10日晚8时,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所属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接着夺取了清军军械库。武昌镇其他各营士兵和革命党人也立即行动,联合起来猛攻湖广总督署。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两三天内,又占领汉阳、汉口。武昌起义爆发的第二天,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武昌首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份有14个先后独立。各省所建立的新政府,纷纷作出除恶税、废漏规、免积欠等减轻人民负担的决定,宣布剪辫发、禁迷信等移风易俗的法令,使人民从封建专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经历了一次精神和思想的大解放。
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对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晚清政权发起致命一击,由此拉开颠覆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权的序幕。
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谈到,武昌首义爆发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南方发动了10多次武装起义,主要以留学生和会党为骨干力量,起义者与当地社会并无多少联系,因此“星星之火”迅速被清廷扑灭,皆以悲壮的失败而告终。就在武昌首义5个多月前,广州黄花岗起义惨败,孙中山扼腕痛惜曰:“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而湖北革命党则把重点放在了对湖北新军的渗透上,实行“抬营主义”,也就是把新军成建制地从清军方面抬到革命党方面来。
“湖北新军有一镇(相当于师)、一混成协(相当于独立旅)的兵力,战斗力仅次于被称为中央军的北洋六镇。”冯天瑜说,经过8年深入细致的工作,到武昌起义爆发前夕,湖北新军16000人中,支持革命的占三分之一,同情革命的占三分之一,真正顽固不化、效忠清廷的只剩下三分之一。
“武昌首义的意义主要是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颁布了第一部民主共和性质的律法文本——鄂州约法。”冯天瑜说,武昌首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一是为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而“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二是建设新社会的建设精神。
(责任编辑: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