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推着母亲走山路。(图片由田家兄弟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杜强 黄文胜
11月21日,徐明菊和老伴田开芬,来到长阳县城五儿子田海峰的家。
二老共有五个儿子,大儿子1993年去世,剩下田太斌、田太文、田太武和田海峰四兄弟。
老人住在长阳大山里,10年前四兄弟就想接他们到县城住,但他们不愿意。半个月前,儿子们终于说服他们去县城。
老伴田开芬坐车去县城,但84岁的徐明菊严重晕车,吐得厉害,吃什么药都没用。儿子们找来轮椅,接力把她从老屋推到县城。50里山路,有38道大弯,数不清的小弯,四兄弟推着轮椅走了10多个小时。
10个小时陪母亲下山
11月3日清晨,一家人在老屋吃了“最后一顿饭”。儿子田太斌和田太文将徐明菊扶到准备好的轮椅上,田太武和田海峰找来一张床单,轻轻地围着母亲的腰绕了一圈,作为“安全带”固定。
要出发时,徐明菊突然流泪了,她觉得自己无法坐车,很可能离开老屋就再也回不来了。“我们知道妈舍不得老屋,就慢慢推着她在门前转了几圈。”田太斌说。
离开时,徐明菊不时扭头回看。“我跟妈说,以后隔段时间就过来拍视频,让她通过手机看看老屋,她这才心里好受一点。”田太文说。
下午1点,他们来到26里外的田海峰丈母娘家。田太武和田海峰的衣服已经汗湿,两人找来毛巾擦汗,对着火炉烘干衣服,“已经汗湿了好几次,一会冷一会热。”田海峰说,“半路我们还担心,说可能会感冒。”
吃过午饭,休息了半个小时,下午2点多,他们又出发了。17里的路程走了3个多小时,天擦黑时抵达田海峰堂姐家。
他们走过的43里山路,大部分是下坡,平地很少,偶尔会有一段上坡。下坡时,一个人握住轮椅的刹车,缓慢下行。上坡时兄弟俩一人抓一个把手往坡上推,“这样轻松些。”
老人晕车但不晕船。在堂姐家住了一晚,4日清晨,他们到7里外的码头,赶第一班船去长阳县城。田太武说:“早晨怕妈冷,专门用围巾给她把脸蒙住,多加了一件外套。”
抵达码头后,兄弟俩分工,一人扶着母亲上船,一人推着轮椅。“中午快12点时,到了隔河岩大坝前的码头。”田海峰说,“我下船时就觉得全身没力气,手酸腿痛,整整过了3天才缓过来。”
4日下午1点,徐明菊终于到了长阳县城的出租屋里,“我们几兄弟的房子都在高层,没有电梯,就花5500元租了别人私房的一楼。”田太斌说。
家里一直有人照顾老人
颠簸了两天,徐明菊身体不适,儿子们为她买来保健品,调养了几天,渐渐恢复,可以离开轮椅自己走动。
每天清晨,儿子们轮流陪着老人,在出租屋附近散步。房子里除了老人睡的两张床,还安置了一个沙发,将靠背放倒就是床。儿子、儿媳们排好班睡沙发,确保屋里一直有人照顾陪伴。
两年前,田海峰的妻子因病去世。为了不让老人伤心,四兄弟约定,不将消息告诉老人,只推说儿媳在出差,不能去看他们。多年未见,徐明菊很想念儿媳。11月21日,二老来到田海峰的家,这才知道实情,唏嘘不已。
二儿子田太斌说:“我们四兄弟照顾父母,那是应该的。难能可贵的是,大嫂也在全心照顾他们。”田太斌的大哥早年去世,大嫂陈起香改嫁了,但20多年来,凡是老人过生日,陈起香都会上山照料老人。
听说二老要搬下山,陈起香四处打听租房,面积小的不行,有台阶的也不要。她将房子租在自己家附近,每天坚持给二老做饭送去。
良好家风熏陶下,孙子辈也很孝顺。几天前,在长阳及宜昌各地的孙子、外孙们回来看老人,一大家人吃饭时坐了两桌。孙辈们约定以后分批过来陪伴老人。
半个月来,二老租住的房子里,天天有孙子、重孙子来看望。“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多活几年,看着更多的重孙子出生。”徐明菊笑着说。
记者手记
四兄弟的故事除了让人感动,更引人思考:孝顺父母,不光是要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适,更重要的是理解老人、关心老人。
理解老人的情绪。故土难离,尽管县城生活条件优越,但老人不愿离开大山,儿子们并不强求。好不容易做通了思想工作,离开老屋时,仍耐心宽慰,把父母的一颦一笑,都紧系心头。
化解老人的孤独。很多老人,苦于连一个聊天的人都没有,住的房子再精致,晚年生活依然凄凉。有的子女,给父母的物质保障非常富裕,却抽不出时间来,陪老人散会步、下盘棋。人们都忙,四兄弟也忙,但他们却保证至少有一个人,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唯其如此,老人才能笑在脸上,甜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