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记者探秘大东湖深隧工程:建成后,半个武昌城的污水将乘“专列”进处理厂

时间:2018-11-22

目前,江城许多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扩建升级的需求与城市格局、环境保护、用地限制等存在矛盾。未来,这些矛盾在武昌片区将不复存在,届时市民在中心地带将看不到污水处理厂,但它却一如既往地为市民服务。

这便是武汉正在实施的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下称大东湖深隧工程),污水初步处理后,通过地下30到50米的专用隧道,输送至远城区的北湖污水处理厂。

投资建设方中建三局负责人阮超介绍,大东湖深隧工程是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让污水处理走地下,建成后满足污水处理厂自身升级改造及环保要求,近期日均传输经过预处理的污水80万吨,为300百万人口提供服务,同时有效优化武汉市大东湖核心区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拆除城市中心的污水处理厂,有效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合理利用城市深层地下空间、释放浅层空间,为城市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目前,大东湖深隧工程进展如何?施工时如何确保深隧的结构安全?污水如何进行处理?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详细探访。

1.jpg

进展:

9个竖井全面施工 明年初首个盾构区间贯通

大东湖深隧工程起于武汉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沿沙湖大道和欢乐大道敷设至三环线,转至武鄂高速公路,经严西湖和北湖公园内敷设至北湖污水处理厂,跨越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青山等4个行政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隧、支隧等污水深隧系统,以及沙湖污水提升泵站,二郎庙、落步嘴、武东三大预处理站等地表完善系统,于今年5月全面开工。

施工方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余南山说,该工程主隧全长约17.5公里,是目前国内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首次在主城区采用全地下式污水预处理站的深层排污隧道,主隧工程共要开挖9个竖井,深度均超过32米,最大深度51.5米,竖井完成后盾构机进入井底,从而进行区间隧道的掘进,施工难度极大。

这条超长深隧共有9个竖井和9个盾构区间,隧道相当于一条“特种地铁”,将污水直接输送到北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今年8月18日,项目首个盾构机始发,地点位于洪山区礼和路3号竖井,深34.9米,为双向始发井。

截至目前,全线9个竖井均已打开工作面,其中3个竖井施工完成,其它正在进行围护结构和竖井开挖施工,预计今年底可完成5座竖井施工,施工重心也将由竖井施工逐步转入到隧道施工。

同时,9个盾构区间中,已有3个区间实现了隧道掘进,预计明年1月,首个盾构区间将实现贯通。

2.jpg

探访:

4道工序预处理污水 为地下主隧减负

大东湖深隧工程起点位于团结大道边的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未来该处理厂东南角将建一座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同时也是污水主隧的起点。

昨日,记者来到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施工现场看到,四周竖起了围挡,围挡内一座深基坑已基本成形,远看颇有气势,工人、机器正忙个不停。

污水预处理站项目负责人杨圣虎介绍,他们共负责沙湖污水提升泵站,二郎庙、落步嘴、武东3大污水预处理站,以及全长3.1公里的支隧工程建设。截至目前,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即将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其余两座污水预处理站、沙湖污水提升泵站均在进行桩基施工,支隧工程也在同步实施。

“污水预处理站的作用,是拦截污水中大于3毫米的悬浮物、漂浮物,最终为地下污水主隧‘减负’。”杨圣虎解释,以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为例,沙湖片区的污水汇集至该污水预处理站,要经过三级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共4道工序处理,首先是粗格栅,可拦截大于2厘米的杂物,其次是细格栅,可拦截大于6毫米的杂物,再次是曝气沉砂池,可留住砂子等污水中密度较大的颗粒物,最后是精细格栅,最小可拦截3毫米的杂物,最终确保流入地下主隧的污水没有大颗粒的悬浮物、漂浮物。

据介绍,上述污水预处理站未来主要包括过滤装置和除臭设施,且均位于地下,地表以上仅为管理人员办公区域,因此所需用地比以前少得多,如二郎庙污水处理厂目前占地约430亩,未来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占地仅15亩。

3.jpg

揭秘:

像打造瑞士手表般施工 “三重保险”防水

大量污水经污水预处站后进入地下深隧后,深隧施工时如何确保结构安全呢?

中建三局项目总工程师刘开扬介绍,项目主隧埋深到地下30到50多米,主要是考虑到对地面及地下管线影响小,不会受到地面及浅层施工的影响,安全性更高。同时,隧道管径为3米至3.4米,横截面只有普通地铁隧道的四分之一,盾构区间要穿越中风化灰岩段和溶洞密集的严西湖底,还要下穿地铁、高架桥等,于是定制了国内顶尖的小型盾构设备。

记者来到位于武汉火车站附近的4号竖井,从上往下看,深度让人心头一紧。张贴的数据显示,竖井地下共有10层,结构像一条游龙从上盘旋至下方,蔚为壮观。顺着狭窄楼梯,记者一层层走入地下,越接近地下,温度越高,空气越潮湿。据介绍,该竖井深47.8米,内径20.4米,尚未开始盾构施工。

在青山区武东大桥附近的6号竖井深43.4米,记者步行进入竖井内,用盾构机掘进的圆形深隧,已露雏形,隧道四周装满了管片,温度计显示里面温度为26℃,比户外至少高10℃,顶部还有一个通风管道确保空气流通。

“建设17.5公里的主隧结构,我们如同‘瑞士手表’般精细施工。”刘开扬说,污水高压传输时,整个主隧结构不能有任何孔隙和细小裂纹,这样才能少维护甚至免维护。为此,施工将采取“三重保险”防水,首先是盾构机每掘进1.2米,5块管片拼成封闭的空心圆环,管片间的缝隙粘贴弹性密封橡胶垫,并紧密连接,从而抵挡来自土体的压力和地下水;其次,管片内侧还要施工20厘米厚的混凝土结构;最后,最内侧还要涂1.5毫米厚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与混凝土毛细孔或裂隙中的氧化钙反应形成结晶,封闭缝隙,以增强隧道的抗腐蚀能力。

刘开扬表示,这“三重保险”,确保主隧内外的水互不干扰,确保这一百年工程运营期内做到少维护甚至免维护。

意义:

每天处理80万吨污水 服务300万市民

在6号竖井内,记者越往隧道内走,明显感觉呼吸吃力了许多。

未来投入运营时,地下深隧如何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对此,项目技术部经理杨杏勃解释,隧道沿线的竖井,可用于通风,井底还设置了气体分析仪,来检测隧道内有毒或可燃气体浓度值,当浓度值达到报警线后,系统将加大排风量,把隧道内危险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

杨杏勃说,运营期间,为确保大东湖深隧工程的隧道结构健康,项目专门设计了可满足在高水压、污水介质条件下的水下机器人,进行可能的淤积清理及隧道结构检测。同时,工程还配设国内先进的健康监测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让监控人员随时了解隧道的结构安全。

记者还了解到,大东湖深隧项目部正在研发设计国内先进的智慧水务系统,可对深隧的调度、风险评估预判等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大东湖深隧工程终端是北湖污水处理厂。施工方介绍,日均80万吨污水的处置,北湖污水处理厂将采用两种先进工艺,排放标准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最高等级“一级A标准”。建成后,将与沙湖、二郎庙、落步嘴三座污水处理厂实现“四厂合一”,武珞路以北的半个武昌城的污水都经大东湖深隧工程,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近期实现每天80万吨的污水处理规模,届时将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未来达到每天150万吨的污水处理规模,服务人口达300万。

此外,大东湖深隧工程还预留了雨水接口,为未来武汉排渍能力的持续提升预留空间。工程的完工,将长远解决城区污水处理厂用地与周边格局矛盾,对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都十分有益。

楚天都市报记者林永俊 通讯员 周旭 胡刚 汪绪普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 上一篇:省妇联五年工作回眸上:汇聚巾帼力量改革重塑格局
  • 下一篇:双11包裹高校排行榜出炉啦,华中农业大学“剁手指数”排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