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从传统商业重镇到新零售之城 武汉商业升级提升市民幸福感

时间:2018-12-12

武汉商超进入“刷脸”结账时代 肖僖 摄

从百年前的“东方芝加哥”到今天的“新零售之城”,武汉商业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街头永远人头攒动,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外来品牌纷纷入驻,从“我在武汉什么都可以买到”到“我在武汉能买到最好的”,武汉居民消费已从生存型、保障型逐渐过渡为品质型、服务型消费,武汉人的消费升级折射出武汉商业的蓬勃发展,勾勒出未来商业变化新图景。

改革开放40年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商贸流通规模持续增大,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6.30亿元,总量位居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6位。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市社零额仅有15.71亿元,历经27年发展,至2005年社零额总量规模超1000亿元,达到1128.64亿元之后,总量规模提速上台阶。

2005年—2009年历时四年超2000亿元,达2164.09亿元;至2011年两年超3000亿元,达到3031.79亿元;至2014年三年超4000亿元,达到4573.54亿元;至2015年仅一年超5000亿元,达到5102.24亿元;至2017年两年超6000亿元,达到6196.30亿元。

如果以1000亿元为一个台阶,第一个千亿台阶用时27年,而2005年—2017年仅仅12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连续跨越五个台阶,平均不足两年半就跨越一个台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5%,比改革开放前的1952年—1978年年均增长5.3%高11.2个百分点。

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

家门口就能逛街消费

商圈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因商圈发展更兴旺。作为商业承载体,城市商圈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发展带动着一批批新商圈成型,既有武汉人耳熟能详的武广、钟家村、中南等传统老商圈,也有光谷、王家湾等新兴商圈,还有宜家、永旺等去区域化的商业综合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商贸中心”要求,武汉引导商业由单点集中向圈状扩散,由中心城区向新城区及相对偏远地区延伸布局。重点打造了6大市级核心商圈,20个区级商圈和28条特色商业街区。目前,全市规模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网点总建筑面积已经接近3000万平方米,总数量接近600个,全市商业网点布局实现了社会基本单元的全覆盖。

另一方面,商业综合体作为集购物、美食、娱乐等多种体验式消费为一体的新兴商业模式,已在我市遍地开花,发展势头迅猛。据市统计局数据统计,2014年我市运营已达规模的商业综合体有25家,入驻经营商户2690个,实现销售额(营业额)49.25亿元。2017年全市拥有大型商业综合体54家,比2014年增加29家,入驻经营商户7805个,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80.59亿元。包括瑞典宜家、日本永旺、新加坡凯德等外地品牌 “扎堆”进入武汉本土,成为武汉新商业地标。

消费业态更多元

武汉人购物线上线下齐发力

近日,商务部中商智库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报告2018——“双11”十年大数据透视》出炉。报告从天猫双11十年大数据透视中国城市消费升级趋势,其中对比武汉2009年和2017年的双11人均消费力排名明显提升,从第8蹿升至第5名。商务部智库报告认为,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最早完成传统零售时代——电商零售时代——新零售时代的业态更迭,成为观察城市消费升级的最佳样本。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1230亿元增长为6572亿元,年平均增幅超过40%,占全省总量的47.2%;网络零售交易额从255亿元增长为1509亿元。据调查对比,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无论是电商交易额还是网络零售额,武汉市均排名首位。全市网民总数接近800万人,其中经常网购人群约600多万人。

线上消费的同时,武汉人线下购物也越来越便捷。“武汉街边便利店越来越多,简单生活用品下个楼就能在社区商业搞定”,这是市民小余的感受。如今,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追求的首先是便利,小而美的社区商业恰好迎合了年轻人的购物诉求。

为让老百姓买着方便,《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年)》中就要求,要建立以大卖场生鲜部、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蔬菜便民店为核心的三个便民服务层次。大卖场生鲜部主要服务居住片区,形成大卖场生鲜部“15分钟服务圈”;标准化菜市场以农贸市场为主体,生鲜超市为补充,是全市菜市场体系的核心,主要服务居住区和居住小区,构建标准化菜市场“10分钟生活圈”;社区蔬菜便民店主要为社区服务,形成社区蔬菜便民店“5分钟便民圈”。同时,方便市民购物的便利店也在快速布局发展,目前,全市24小时便利店已有近500家,以本土商超中百集团为例,旗下的中百罗森便利店已达277家、中百超市已达734家,其中邻里生鲜绿标店79家。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商业重镇的武汉正在向新零售之城迈进。目前包括阿里、腾讯、京东在内的各大新零售巨头均已在武汉布局,盒马鲜生、缤果盒子、小米之家、“京东到家”门店、大润发优鲜等品牌合计约有近百家门店在江城落户,天猫“一小时达”覆盖武汉主城区。武汉几大本土商业集团——武商、中百、中商与阿里系、腾讯系的合作也逐步深入,刷脸支付、无人智慧门店以及自助收银通道、扫码购物、“门店3公里到家”服务等新零售“新物种”,均在试点孵化中。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驴友群最活跃亲戚群热度低 网络社交群能走多远?
  • 下一篇:武汉成中部旅游“飞的”集散中心 130多条直飞航线打通旅游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