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江汉大学“十大行动”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8-12-12

图为开设《认识武汉》公选课

作为一所湖北省与武汉市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为民族振兴之梦而创建,伴改革开放步伐而重生。

栉风沐雨的40年,也是时代巨变、梦想激荡的40年,江汉大学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完成了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与自我飞跃。

从“双一流”高校与学科建设的拳拳雄心,到“新青年下乡”和军运会中的青春飞扬;从绿茵场上的冲锋飞驰,到千层浪里的百舸争流;从国际赛道上的蓄势待发,到“孔子学院”中的朗朗书声;从“资智回汉”展现校友作为,到校企合作发挥智囊力量;从深入秦巴山区助推“精准扶贫”,到凝练学科优势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再到擎举思想旗帜,展开系列理论宣讲……

通过这“十大行动”,江汉大学以创新驱动,以责任担纲,全方位助力与服务武汉社会经济发展,并将更多的栋梁之材源源不断输送至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也在新时期完成了高校角色的自我转化——从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见证者,再到参与者、同行者。

改革的新征途已启,江汉大学的前行步伐也更稳,更密,更坚实。

  勇担先锋重任

为“双一流”高校建设绘就路线图、时间表

2018年初,湖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正式公布,江汉大学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入列其中。

作为唯一进入省“双一流”行列的市属高校,江汉大学勇担重任,精心酝酿,为“双一流”高校建设绘就路线图与时间表。8月29日,学校举行“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围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导向,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队伍、文化传承与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以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提出,全面开启江汉大学向地方一流大学和国内一流学科迈进的新征程。“争创‘双一流’既是高校讲政治、履行政治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主动顺应高校发展的时代潮流,实现自身加快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双一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校党委书记李强、校长张幸平要求要用一流的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拼搏赶超的精神状态促进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力求高标准、高效率。

图为国际军体联考察江汉大学

深扎社会沃土

“新青年下乡”与“军运会”中的江大身影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江汉大学深扎江城土壤,成为反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新青年下乡”和“军运会”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以青春飞扬的身影展现了武汉形象,诠释了江大精神。“走出学校象牙塔,奔赴社会大熔炉”。7月7日,江汉大学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的队伍浩荡出发,412名学子奔赴黄陂区的9个街道,开展对口服务工作。

自2017年3月以来,按照“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的运行模式,江汉大学持续不断地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通过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农村广阔天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与此同时,江汉大学积极助力武汉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校人文学院院长邓正兵教授、江汉诗社社长罗庆云教授参与编写《武汉军运会东道主文明公约》,外国语学院主持编写了军运会医疗卫生人员英语培训教材《医疗卫生英语常用语手册》,师生代表入选军运会选调干部、骨干志愿者。

此外,江汉大学体育馆也正展开升级改造,10月13--17日,国际军体考察团抵汉考察赛事筹备工作并与学校签订工作备忘录,该馆2019年将成为七运会男子排球比赛场馆。

展现江大风采

江大女足冲超成功、龙舟划出国门

2017年“十一”,江大女足在武汉足球历史上写下光辉一笔——以32分的战绩雄踞积分榜首,提前冲超,首次晋级中国女足顶级联赛。

从2001年摇旗成立,到2017年冲超成功,16年间江大女足开启高校办女足之先河,并扛起湖北武汉唯一一支成年女子足球大旗。在2017中国足协全国女足颁奖典礼上,江大女足威名远播,包揽了“女甲冠军杯”等五项大奖。2018年10月27日,武汉车都江大女足俱乐部队在女超新赛季荣获第四名,让这些年轻的姑娘们在这一最顶级的赛事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11月,江汉大学女子龙舟队参加中华龙舟大赛,摘取职业组500米直道竞赛金牌;2018年6月,江汉大学龙舟队代表团参加第二届乌干达龙舟赛,与中非25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成功卫冕。11月16日下午,应邀出席2018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的乌干达副总统爱德华·塞坎迪来到武汉江汉大学并发表演讲,为江汉大学龙舟点睛。

从女足到龙舟,不仅展现了江汉大学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执着坚持、开拓创新,也代表武汉,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貌风采。

图为中国赛车学院揭牌

武汉“铁马”加速

中国首个“赛车学院”揭牌成立

2018年,继汉马、赛马、水马、天马之后,又一重大国际赛事——铁马(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落户武汉。

在这一背景之下,6月27日,中国赛车学院在武汉市揭牌成立。该学院由江汉大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市体育局与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共建共管,是中国首家专门培养赛车行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学院。

中国赛车学院主要培养赛车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将于明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初步确定为赛车服务工程专业、赛车赛事管理专业和房车露营地管理专业。目前,学院正在筹建教学实训场地,场地内会有赛车赛道、越野赛道、房车实训基地等。中国赛车学院的专业及课程设置要围绕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并借助国内外的资源,教学与研发并进,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赛车学院。

未来,江大学子、汉派军团的身影,将会出现在更多国内和国际的汽摩赛道之上。

图为武汉友城孔子学院揭牌

传统文化输出

与瑞典共建全球首所友好城市“孔子学院”

在数千年历史的璀璨星河之中,孔孟之道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与缩影之一。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与普及汉语,传播“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

9月26日,江汉大学承办的武汉—博仑厄友好城市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瑞典博仑厄市马克西姆剧场举行。据悉,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所以友好城市命名的孔子学院,江汉大学也成为省内承办孔子学院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

这一学院建立后,江汉大学将以新的办学资源和国际化平台,向当地师生教授汉语,以中医保健、书法绘画为重点,向瑞典民众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还将积极推进武汉市与博伦厄市的友好城市建设,增进中瑞经贸、环保、公共健康、青少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助力“资智回汉”

江大专场签约28大项目、652.43亿元

为积极响应武汉“一留一回 两个百万”战略工程,1月21日,2018年首批百万校友资智回江汉大学专场举办。300余名江大校友重返母校,畅叙昔日岁月,共谋未来发展,现场签约项目28个,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文化等多个产业领域,投资额累计652.43亿元。

在“双百万”战略的持续与深入推进之下,武汉发挥教育大城、教育名城的人才、人脉与资源优势,以“校友招商”为主抓手,进一步拓展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深挖武汉校友资源富矿,努力打造高端要素集聚的投资风口城市和“校友经济”发展典范城市。

校因城而立,城因校而兴,大学、校友与城市共生共荣。以专场活动为“突破口”,江汉大学广邀校友根植武汉、情系武汉、倾心武汉,与母校城市结成更加紧密的同心圈,在助力武汉加速复兴的进程之中,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更大作为。

图为乌干达副总统爱德华·塞坎迪访问江汉大学

聚焦“服务武汉”

实施校政校企合作,为城市发展“凝神聚智”

江汉大学紧随改革开放步伐,深扎武汉及湖北经济发展,从专注教学科研的“象牙塔”,成长为政府决策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才库”“思想库”。

学校先后成立校友会、理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借助“三会”平台与武汉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局和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0个,签订各类合作办学、共建协议160多个,形成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格局。2012年,学校被湖北省政府部门授予“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称号。

学校成立了服务武汉办公室、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扶持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汤湖美术馆签订托管协议,与武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机构合作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生,与武汉地铁集团合作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区制委托管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黄陵中学和子林小学。

江汉大学坚持“立足武汉,以服务求生存;服务地方,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新型高校智库、人才库,积极服务武汉城市建设与经济文化发展。

积极“精准扶贫”

以高校力量、资源助力湖北扶贫攻坚战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湖北省教育厅的牵头指导之下,江汉大学深入秦巴山区、田间地头,以高校力量与优势助力省扶贫攻坚战。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王庄村、武汉市蔡甸区胜洪村展开结对帮扶,多次由校领导带队进行调研走访,分析地方优势,“因地制宜”制定扶贫策略。

其中,王庄村地处偏远山区,水资源缺乏,进行农耕栽种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贫困人口比例高达50.5%,属于国家深度贫困村。对此,江汉大学积极展开基础建设帮扶,并发挥高校优势“授人以渔”,争取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2017年,江汉大学为王庄村援建一处水窖,解决周边50—60户居民的饮水和用水问题;今年,又配合郧阳区扶贫统一行动,联合十堰市农科院,为王庄村发展香菇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凝练学科优势

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如何发挥高校人才集聚地、智慧策源地的优势,打通学术界与企业界的资源壁垒,对社会经济形成切实的服务与拉动?江汉大学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自2012年获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试点高校”以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学校每年的工作要点。

通过一系列改革、激励与服务举措,6年来,江汉大学签订各类横向科研项目375项,合同经费5886余万元。2015年,学校参股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该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已经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刘继延教授团队研发的柔性显示基板材料项目,在武汉柔显科技股份公司实现产业化,已建成了年产100吨柔性OLED基板用黄色聚酰亚胺生产基地,是国内第一家实现PI浆料产业化的企业。范和平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挠性高密度覆铜板项目,科研成果在华烁公司实现产业化,五年来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利税5000 多万元的良好业绩。尤庆亮博士团队研发的环保型无苯动车腻子向中车集团转化,成功实现涂装与试运行。江汉大学研制的环保型无苯动车腻子将随着高铁、动车、地铁飞驰在国内外。许庆安博士团队研发的口腔防龋疫苗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防龋齿疫苗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李敏工程师团队研发的厚板窄间隙焊机在行业中得到有效应用,为某重工企业制造动态压力釜、卧式压力釜等数十台高端设备,提高产值2000余万元。陈禅友教授团队研发的“江大紫”系列蔬果新品种已经在武汉市文鼎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现转化,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新增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以这些案例为代表,江汉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注重灵魂塑造

以系列理论宣讲活动擎举高校思想旗帜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汉大学加大理论宣讲工作力度,打造与强化了以“江汉大讲坛”“新媒体课堂”和“新青年讲坛”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宣讲活动品牌,并开设《认识武汉》公选课。

其中,“江汉大讲坛”集学术、文化、理论宣讲为一体,已成为具有13年历史的年度性系列文化阵地;“新媒体课堂”则利用微博、微信等创新载体,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宣讲课堂;“新青年讲坛”分校、院、班多个层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讲内容以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核心主线。10月26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菲老师《意识的本质与人工智能》获得首届“新时代网红思政课”称号。《认识武汉》公选课课程教学由线上、线下讲授与多元实践结合,线上课堂点击量达250万次。

通过这一系列品牌活动,江汉大学擎举高校思想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重要思想走进基层、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并从理论思想认知,转化为人生的坚定信仰与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实际行动。

  结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百舸争流千帆竞,矢志不渝创一流。江汉大学将以这“十大行动”为纲,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夯实“双一流”建设,加强思想筑基,提升服务能力,为社会培养、锻造与输送更多的实干者、奋进者与革新者。

策划:江汉大学党委宣传部 摄影:王传斌 高欣

 

(责任编辑:连迅)

  • 上一篇:湖北新添3名船舶设计大师 共14人占总人数比例超36%
  • 下一篇:总投资120亿元已完成投资50亿 山鹰华中纸业助推公安工业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