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蔓、杨麟 通讯员 张智
消毒、进针、固定针头,摇匀血袋中的血液和保养液。12月6日上午8时,在汉口宝丰路武汉血液中心献血屋里,采血护士童灵惠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一系列动作,童灵惠做过多少次,她已记不清。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里,童灵惠一如既往地专注、耐心、一丝不苟。她深知,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托举。
26岁的童灵惠,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经历:连续5年随献血车奔波武汉城乡,践诺一份份生命的嘱托;为3万余名志愿者采集血液,传递馈赠生命的礼物;在病魔骤然降临时,书写另一番生命的感悟。
聆听生命的呼唤,那一刻泪流满面
生命中那次稚嫩而急切的呼唤,是童灵惠此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那是2014年1月的一天,寒风瑟瑟,童灵惠正在江汉路步行街献血屋采血。
“护士,我们要献血。”献血屋里,走进一对神情焦急的夫妇,声音恳切而急促。原来他们不满一岁的孩子得了先心病,手术急需输血。 按照当时互助献血规定,他们需要先献血,才能接受输血。
然而,一番检测下来,两人的血液均不达标。绝望中,夫妇俩抱头痛哭。
没有片刻犹豫,童灵惠立即撸起袖子,捐献了200毫升热血,孩子转危为安。
“谢谢您救了我们的孩子!”“扑通”一声,这对夫妇齐刷刷跪在了童灵惠的面前,在一把扶起他们的那一刻,童灵惠的眼眶里盈满泪水,她深深感受到“捐献热血、拯救生命”的意义,献血是馈赠生命的礼物。
从那以后,奔腾在血管里的红色精灵为童灵惠开启了另一个爱心满满的世界:因为她捐出的一袋袋热血,一位挣扎在死亡边缘的81岁老人,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个快要凋零的23岁花季少女,重新绽放微笑;一名8岁的白血病患儿,重新沐浴校园里的灿烂阳光。
每年六一,童灵惠都会和成分献血科的护士们一道,提前一天为白血病患儿准备礼物,不是玩具、不是食品,而是刚从她们身上采集出来的、带着体温的血小板。
病魔骤然降临,那一刻泪眼婆娑
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童灵惠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便收到男友的求婚,试婚纱、定喜宴、送请帖……一切都洋溢着幸福和甜蜜。
然而,在距婚礼还有3个月的时候。一纸无情的诊断书让童灵惠的心坠入深渊。“甲状腺乳头状肿瘤”,当这可怕的字眼跃入眼帘,童灵惠惊呆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这可怕的病魔竟会如此迅猛地降临自己身上。那一年,她才25岁。
哭过、怨过、在一切宣泄过后,童灵惠选择了冷静,命运既然如此,就接受吧,但绝不屈服。
直到手术前一周,童灵惠的同事、父母,才知道这个噩耗。她选择了隐瞒,白天仍旧正常上班,为志愿者采血,耐心地叮嘱他们献血后的注意事项,悉心为他们准备饮料和食品,微笑地送走每一个人;而到晚上,则独自躲到公园里,打电话给熟识的医生,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这样的决定,童灵惠笑笑说:“职业习惯吧!”选择做一名采血护士,就是选择了传播正能量,生病前,童灵惠即便连续工作10个小时,也会对每一位献血者微笑;即使发宣传单时被驱赶、遭白眼,也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宣传无偿献血的机会。时间久了,她活成了姑娘们向往的模样,乐观开朗,一切困难都能自己扛。
很快,童灵惠接受了手术和碘131放疗治疗。
在四周全是铅板的狭小隔离病房里,她觉得内心无比平静。在日记里,她写道:“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人生大幸,莫过于此。我害怕没有机会再享受这份简单的幸福,我很想再献几次血,如果我和父母真的要永别,至少我的血能够换来其他家庭的团聚……”在生死边缘,作为一名血站人,她割舍不下的,仍旧是这份关乎生命的礼物。
重新为爱坚守,那一刻喜极而泣
在长达半年与病魔的抗争里,童灵惠的病情终于稳定,她第一时间要求重返工作岗位。
摩挲着熟悉的工作台,童灵惠哭了。蛰伏心底的热望,在那一刻化作滚滚泪水。能重返舞台,与血精灵“共舞”,该有多好。
由于身体原因,童灵惠无法再献血了,但在略有缺失的生命里,她很快又寻求到新的坐标。
不久前,武汉血液中心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求助,一名病情危重的罕见小P血型患者急需输血,经查,武汉血液中心仅有一名志愿者是小P血型,但他已回大悟老家。
面对生命的嘱托,一片漆黑中,童灵惠匆匆登上献血车,直奔志愿者家中采血,往返辗转两百多公里,来不及吃饭,只为将救命血及时送往上海。
5年来,寒来暑往,童灵惠的足迹不仅烙在了武汉各大高校校园、驻汉各部队军营里,更印刻在新洲、黄陂等的山乡田野,用瘦小的身体,一次次托起馈赠生命的礼物。
在童灵惠的感召下,武汉血液中心8成职工都参加过无偿献血,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的就有6人,多人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童灵惠说,生命如果有颜色,一定是那抹绚烂的红。 虽然,再也无法捐出红色热血,但一定要守护好这份孕育着希望的红,让更多新生力量加入,点亮生命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