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乐毅 柯称 肖杨 通讯员吴江龙 刘文彬 徐汇飞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官微发布国际粮农组织招收实习生的消息,引来众多学子报名。实际上,这些国际组织每年都在面向全球招聘,而中国近年来也大力倡导有志青年走出国门,到这些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今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举办“国家公派资助到国际组织实习”校园宣讲会,中国联合国协会前副会长兼总干事刘志贤更是在会上表示:国际化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数位从武汉高校走出去的“国际公务员”,他们或在国际组织实习就业,或曾在那里工作。通过揭秘他们的这段经历,为读者展现“国际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真实情况,同时为有志当“国际公务员”的人士,打探到去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条件和途径。
1 最骄傲
筹备《巴黎协定》签署仪式
姓名:邓梁春
机构:曾任职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
38岁的邓梁春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武汉大学工作。而在2个多月前,他是联合国纽约总部的一名国际顾问。2016年3月至今年10月,他先后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工作,他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向联合国秘书长及其南南合作特使提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南南合作方面的咨询和建议。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有幸参与筹备了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工作。”邓梁春表示,在《巴黎协定》签署后,他所在的气候团队还进一步与各国进行密切沟通,推进了《巴黎协定》迅速生效。
邓梁春还透露,在联合国工作有多种不同的雇佣合同,分别是职员和国际顾问,其中职员还分为一般职员和专业职员两种,薪酬待遇也有所差别,联合国网站有比较详细的信息。
当然,邓梁春也坦承,当时他所在岗位的工作事务比较繁重,加班是常事,休息时间他爱打打网球。“对中国人来说,纽约的生活还比较适应,因为这里有除中国外最好的中餐馆。”邓梁春说,要不是家庭原因,他倒愿意长期在那边工作。
对于有志到联合国实习的学子们,邓梁春提醒:联合国的有关职位绝大多数都会公开进行招聘和遴选,相关信息需要留意联合国网站。联合国各有关机构提供的实习岗位,并不是每个岗位都能够提供有关的签证支持,申请前务必了解清楚。
2 很欣慰
中国面孔越来越多
姓名:孙敏
机构:现为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中文编辑
去年12月,孙敏作为借调职员,被中国政府推荐到国际教科文组织工作至今。他担任该组织公众宣传局的中文编辑一职,负责中文网站、社交媒体、中文杂志的编辑工作,工作重点就是向中文受众宣传国际教科文组织,同时也会关注中国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
前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孙敏第一句话就是为教科文组织“正名”,“中国普通民众对国际教科文组织的了解还很有限,一般多局限于世界遗产项目,而世界遗产只是我们文化领域的一个分支。”孙敏介绍,国际教科文组织的业务领域有教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化、信息与传播5个大类。
孙敏表示,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大的专门性机构和联合国“智力”机构,与联合国一样,是经历战争惨痛的人类为了让世界免于战火的烧灼而建立的机构。教科文组织的特点,其组织法的第一句话是核心,即“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在巴黎。在巴黎之外,国际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有50多个办事处,包括北京。
虽然孙敏在教科文组织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他看到同事中中国面孔在增加。“从2015年中国政府的公派实习项目启动以来,确实中国面孔大幅增加。在我所在公众宣传局,还有5位中国人,包括4名实习生。”
孙敏表示,他所在团队最近发布的新闻里,大众比较感兴趣的可能是“基因编辑”的声明,“科学伦理是我们科学部门的业务领域。另外还有‘互联网普遍性指标’等内容。”
孙敏介绍,他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从早上9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中午有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工作时间弹性比较大,晚来晚走,员工可以自己根据工作内容和节奏掌握,另外,每年有20多天的带薪假。
3 好亮眼
登上联合国音乐会
姓名:卫荷
机构: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
武汉大学2014届“优秀毕业生”;纽约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台北和纽约举办过两次小提琴独奏音乐会;2015年美国亚洲小姐评选冠军;26岁就出版个人自传……生于贵州的土家族姑娘卫荷,身上似乎自带光环,但在诸多高光时刻中,最令她感到自豪的,还是2017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的经历。
即使如卫荷这般优秀,想申请联合国总部的实习岗位,也没那么容易。卫荷第一次申请进入了最后的笔试环节,可她一时疏忽把稿件标题中打错了一个单词,最终没能入选。时隔四个月后,卫荷再次申请,这次顺利通过面试拿到了岗位。
2017年5月,卫荷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在联合国总部实习的工作。她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对外窗口更新信息,发布通告和新闻,也包括维护部门的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账号。卫荷所在小组有10个人,来自美国、德国、印度、波兰、摩洛哥等国,还有一名正式员工来自北大。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工作,对于她来说每天都充满挑战,但常常也会收获惊喜。
“联合国总部每周五都有丰富的交流活动,可以接触不同的文化,还能认识一些‘大咖’。”卫荷介绍,她和我国两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刘振民都有多次交流,特别是吴红波对她帮助非常大。而让卫荷记忆最深刻的活动,是她作为联合国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师,登台联合国音乐会,独奏了《梁祝》等乐曲。“台下都是各国政要。我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非常自豪。”卫荷说。
通过优秀的实习表现,卫荷本有机会留在联合国总部。但此时家乡贵州成立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邀请她加盟。去年下半年,卫荷回到了中国。“当‘国际公务员’的经历是最好的锻炼。”卫荷建议更多年轻人勇于尝试,她将自己的经验都写进了上个月刚刚出版的《我是卫荷――无奋斗不青春》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