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冬日,洪山宝塔下的洪山菜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琼瑶摄﹚
“紫干经霜脆,黄英带雪娇。”冬至过后,正是红菜薹集中上市的时节,武汉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冯军却为一事犯了难。
原来,盒马鲜生看中洪山菜薹的特色和品质,主动向协会伸出橄榄枝,希望能为其门店批量供应洪山菜薹。
作为快速崛起的新零售巨头,盒马鲜生拥有强大的生鲜供应链。进入其供应链体系,显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冯军犯难,所为何事?
日供5000公斤,洪山菜薹不敢接单
因茎叶紫红,洪山菜薹古称“紫菘”“芸薹”,如今俗称“红菜薹”“紫菜薹”,因其产于武昌境内的洪山一带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洪山菜薹已很有名气,是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御菜”。“塔影钟声映紫菘。”得益于宝通寺到卓刀泉、洪山到南湖“九岭十八坳”小气候和独特的地方品种,洪山菜薹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都是湖北武汉的一张名片,一道饱含乡愁、让人无法忘怀的名菜。
寒冬腊月,想方设法买一把地道的洪山菜薹,是许多离开湖北武汉的当地人甚至外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旺盛的市场需求,自然逃不过商家敏锐的嗅觉。今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盒马鲜生首席执行官侯毅一行来我省考察时,对湖北独有的洪山菜薹表示出浓厚兴趣,希望将洪山菜薹引入盒马鲜生各大门店,在全国统一售卖。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品牌,进军湖北市场多年,当前正围绕鲜活农产品新零售产业进行上下游布局,希望将湖北打造成盒马鲜生在全国重要的区域核心基地。
新零售巨头的青睐,让冯军既喜又忧。喜的是,凭借盒马鲜生强大的生鲜供应链,必将助推洪山菜薹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作为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这是他和协会一班人为之努力的目标;可他同时担忧,洪山菜薹在全省的标准化基地不过千余亩,洪山菜薹受天气影响较大,气温高时“疯长”,气温低时“生长缓慢”,导致产量和上市时间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供应无法保证。
武汉元生蔬菜有限公司,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员企业之一,是最早与盒马鲜生建立洪山菜薹供销合作意向的公司。今年以来,该公司代表协会与盒马鲜生进行过多次洽谈,盒马鲜生提出每天需要5000公斤的稳定供应量,一下让协会犯了难。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洪山菜薹产业协会旗下共有5家企业,获得授权从事洪山菜薹的种植、销售和运营。“即使发动整个协会参与,一天最多也只能供应3000公斤。”元生蔬菜公司总经理李元松说。
由于供应量不足,双方洽谈一度陷入僵局。李元松坦言,尽管盒马鲜生开出的市场价格十分诱人,但与之签订长期合约,协会没有底气,不敢接单。
12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联系盒马鲜生湖北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证实了这一点。这位负责人表示,尽管供应量达不到要求,但盒马鲜生武汉门店会率先试销洪山菜薹。
名气大却规模小,千年品牌的现实尴尬
事实上,洪山菜薹不敢接单并非仅此一例。今年11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湖南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慕名找到洪山菜薹产业协会寻求合作,最后也因供应量不足等原因,双方未能牵手成功。
名气很大,产量却很小,“不敢接单”凸显出洪山菜薹这一千年品牌的现实尴尬。
首先是标准化基地难以成规模。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冯军说,洪山菜薹原产于从宝通寺到卓刀泉、从洪山到南湖的“九岭十八坳”。城市化发展导致菜地面积不断萎缩,目前洪山菜薹都是零星种植。
初冬时节,记者寻访来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宝通寺的洪山菜薹发源地。高高耸立的宝塔旁,两亩多的一小块扇形菜地郁郁葱葱,这里出产的正宗洪山菜薹,已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位于洪山区石牌岭的洪山菜薹原产地,面积也不过80多亩,已处于一片高楼围合之中,发展空间有限。
其次,洪山菜薹的种质资源保护与传承也面临挑战。冯军介绍,洪山菜薹之所以有名气,除了特别的地理小气候,独特的地方品种是关键。洪山菜薹原有三个核心品种:“大股子”“胭脂红”“一窝丝”。“一窝丝”现已失传,“胭脂红”也鲜为人知,保留下来的仅有“大股子”。“规模上不来,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洪山菜薹的产业化、深加工没搞起来!”冯军认为,没有深加工做支撑,一旦种植规模过大,菜薹集中上市,加之渠道有限,必然出现积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洪山菜薹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
破解产业化困局,让品牌生金
这么独特的资源,这么知名的品牌,不做强做大太可惜了!许多人为洪山菜薹惋惜。“我不甘心啊!”曾任洪山区农业局副局长的易建平尽管退休了,主动请求加入洪山菜薹产业协会。十几年来,他一直为洪山菜薹产业化奔走呼吁。
产业化的基础是规模化与集约化。为了发挥品牌效应、做强做大产业,洪山菜薹产业协会统一洪山菜薹包装,印制防伪标签,并在武汉郊区及省内恩施、宜昌、仙桃,甚至外省青海等地,寻找与洪山菜薹生长环境类似的地方,尝试通过异地种植扩大产量,但因品质有差异、运输不便利、效益难以体现等原因,发展规模有限。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洪山菜薹产品保护范围为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九峰乡、花山镇3个乡镇。洪山菜薹一旦走出洪山,还是正宗“洪山菜薹”吗?有人对此表示担心。“不妨试试‘两条腿’走路。”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周先竹表示,洪山菜薹在保护范围内的产品,按照“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超出保护范围的区域,可选择与洪山菜薹相近的生长环境,进行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生产,品质达到要求后,申请洪山菜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只要市场认可,同样可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我省另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京山桥米”的经验值得借鉴。周先竹介绍,当地政府将原产地京山县孙桥镇120多亩稻田划定为京山桥米核心区,其余适宜地区,制定从品种、生产、收购到加工全过程系列标准,共同打响品牌,抢占市场。
重庆“涪陵榨菜”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发展模式也值得学习。去年,洪山菜薹产业协会曾专程赴重庆考察学习,冯军从中深受启发,他认为,向“涪陵榨菜”学习,把品牌和研发放在城市,产业化放到乡村,洪山菜薹大有可为。
洪山菜薹不仅仅是一个特产,更是代表湖北武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优势品牌。在菱湖尚品公司副总经理何晓川看来,无论是品质、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洪山菜薹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今年初,洪山菜薹产业协会向洪山区提交了一份产业规划,申请在洪山区打造一个集育种、生产种植、保鲜分级、储运、深加工、科普教育、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高标准洪山菜薹产业园。“如果项目批复下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洪山菜薹的品牌和影响力。”冯军满怀期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俊华 胡琼瑶 实习生 杨小云)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