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某小区新建的幼儿园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我市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30所,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0所。6日,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负责人孟晖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实施方案正在制定,到4月左右会告诉大家。
据武汉市教育局统计,刚过去的2018年,新投入使用的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有54所,中小学31所,新增学位总计近6万个(其中幼儿园11925个,中小学47775个)。这些新改扩建学校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入园难”和局部地区“大班额”等问题。
他说,去年全市幼儿园新生和小学新生首次双双突破11万人,创近9年来新高,“这个情况,让我们继续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的步伐一直没有止步”。他透露,近年武汉市民、包括大学毕业生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迅猛增长,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供给,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武汉办教育的一个“持续动作”。“对于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教育部门会抓紧落实,4月份左右公布新改扩建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办法,敬请市民期待。”
据了解,我市2018年在园幼儿总人数为32.2万人,比上一年净增2万人;全市约有11.5万名小学新生入学,比上年增加1.47万人。
“去年一年,武汉实际新增学校幼儿园85所,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这样的速度在全国也很罕见。”他说,武汉今年依然保持这种力度和强度,“我们希望做到,每个区都有几所重点高中,每所高中都能带动2到3所重点初中成长……以此类推。我们不希望看到‘大树底下无小草’的情形”。(记者李冀)
相关阅读: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今天就为入学人口高峰到来做好谋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这一话题,市两会代表委员5日、6日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不少看法和建议。
入学入园
中小学名校成“系”缓解择校热
市人大代表、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说,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就是要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谈到举措,张基广认为有两个有效抓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集团化办学”,尝试在一个区域或跨区域组建优质教育集团,让优质教育扩大辐射面;二是在学区内形成学段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上挂下联,上下联动,促进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联动共享。
近年来武汉多所重点小学,正在探索集团化办学,通过开设分校等形式,形成了有名的“实小系”小学、“华师系”小学等。张基广认为,此举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更广泛覆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
多推“迷你型幼儿园”让孩子就近入园
“近年黄陂学前教育数量质量提升都较快。”市政协委员吴立群说,5年前黄陂区只有一所公办园,学前教育几乎是从零开始起步,如今已建成30多所公办幼儿园,每个街道都有1-2所公办园,新增民办园100多所。
“小区配建幼儿园,也在稳步推进中。”吴立群说,此类“迷你型幼儿园”能解决市民就近入园的需求,但师资力量仍然不足。接下来黄陂将从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及时向教育投资人提供有关信息,力争数量与质量并举,缓解“学位荒”的同时,力争办好办优。
布局规划
做学校布局规划应让人口专家加入
市政协委员、民盟武汉市委常委谭艺琴介绍,目前我市建设中小学的依据是2013年出台的《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规划制订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调整,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也未实施。受计生和落户政策调整的影响,可以预见目前及今后几年,以现有学位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她建议尽快修订《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建议聘请人口专家加入,通过数据模型准确预测人口变化趋势,使规划更加科学。”她说。
谭艺琴说,在规划尚未修订之前,改扩建中小学时,宜适当增大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为入学人口高峰的到来,预留办学规模弹性,以保证将来能提供足够的学位,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
学校要有足够跑道 教室照明要标准
谭艺琴还建议,新建学校有200米以上的环形跑道,以满足学生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基本需要。
“我带来的这个提案关系到每个孩子的视力健康。”6日下午,市政协委员、江岸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德红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时提到,教室灯光环境是学生近视的潜在原因之一。为此,他在今年两会上提案,开展全市教室照明达标工程,推动教室照明标准化建设,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杨德红表示,根据调研,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照明灯具是T8荧光灯具或普通的LED灯管,这部分灯具产品并不是针对教室照明量身定制的产品。
为此,他建议开展全市学校教室照明情况摸底普查。优先针对灯具老化、照明条件较差的学校重点改造。对于新建学校,要在建设设计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置灯具以及验收交付。有条件的地区或者学校开展智能照明试点,实现视力健康管理的提档升级。
资金投入
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幼儿园 选择最好资源办园办学
市政协委员胡建明提出,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要加速,要提质,“应该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深入教育市场化改革”。他认为,不管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办得好就行。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民办幼儿园可以为公办幼儿园提供补充,尤其是可以更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及一些特殊群体、外来人口对幼儿园的需求。“我们应该提供公平的、差异化的教育,公办幼儿园能起到保障作用,而民办幼儿园则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他说。
胡建明称,我国的教育和医疗是长期的社会热点话题,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资源稀缺,是个老大难问题。政府不要包办太多,要鼓励形成竞争。“政府完全可以公开招投标,公开选择最好的资源办园办学,做好监督就行”。
师资流动
引导优质学校教师传帮带偏远地区教师
市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三中学课程开发中心主任吴莉华认为,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深入,农村人口进城是一种稳固的常态,他们的子女入学需要足够重视,“我觉得学校幼儿园还要多建,要把这些人口的需求充分考虑进来”。
她说,武汉仍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有大量农村教育问题、偏远地区教育问题存在,这种不充分不均衡是客观的存在,需要政府通盘逐步解决,她能想到的一条比较现实的帮助办法就是,“探索建立一种新的稳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传帮带’机制,引导城市优质学校教师帮助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教师,增多他们的交流学习,打破身份和行政壁垒,实现教师之间的充分流动轮转,“这种交流不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必须长期坚持,才会看得到效果”。
课外教育
多带孩子去逛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市政协委员程宏刚认为,提升教育质量,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使得他们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因此,程宏刚建议在中小学多多开展“博物馆之旅”课外主题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他说,可以为中小学生订制各个学段的“博物馆之旅”参观路线,有针对性的对整理、筛选出的博物馆名录进行分类,分别制定具体的参观路线。还可以为学生们制作博物馆之旅“护照”,鼓励学生将博物馆票根或照片粘贴到“护照”上,每学期由学生自由选择一次参观内容撰写课外活动报告,与同学分享心得。
长江日报记者胡雪璇 王雪 华智超 李冀 夏晶 见习记者李玉莹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