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2018年武汉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900亿元

时间:2019-01-08

目前,201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报告正提请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税部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改革,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绩效目标任务,聚力增效促进武汉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三化”大武汉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武汉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卓有成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城市,获得财政部专项奖励;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中,武汉在全国295家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在新的一年里,武汉市财税部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聚焦绩效管理,提升依法理财水平,确保全市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8%左右,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争做“五个排头兵”,积极作为,贡献“财税力量”。

深化财政改革,聚力增效:“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2018年,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经济发展质量和韧性不断提高,为全市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900亿元,同口径比2017年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8亿元,同口径增长1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9.31亿元,比2017年增长12.3%。

“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2018年,我市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着力提升公共财政效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为此,在过去的一年里,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出台我市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10个方面34项改革任务。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参加40个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评审;对33个重点项目和10部门整体支出开展重点评价。

推进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对“学前教育资金”等5个民生和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评价和监督,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督促预算部门及时弥补预算执行中的漏洞,对无法实现绩效预算目标的项目终止资金拨付,并追回已拨付资金。

为提升财政支农政策引导效应和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业专项资金改革,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推进支农资金循环使用,聚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深入贯彻落实预决算公开规定,有序推进全口径预决算信息公开,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本账”的全口径公开,推进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公开,并拓展图表解读等展现形式,增强公开内容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去年,武汉市从严控制政府行政运行成本,在资金上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与此同时,全年市直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比年初预算数压减28%。

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完善财政支出进度定期通报和约谈制度,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财政支出均衡性和及时性得到有效提升。

强化财政监督,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组织2003家单位开展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开展扶贫、环保、教育医疗等32项监督检查,查处违规资金6.4亿元,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去年,市财税部门落实人大对预决算的审查意见,认真办理110件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并组织开展财务清理和资产清查,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市国有资产综合管理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018年武汉市坚持向民生倾斜财力,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市财政部门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百姓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去年,武汉市民生支出1403亿元,同口径增长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2.7%。我市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支出。

2018年,全市本级投入资金157.9亿元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扩大求职创业补贴补助范围,支持“百万大学生创业就业留汉工程”实施。

去年,我市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及社会救济救助对象生活补贴标准,支持96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和30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住房租赁补贴政策,惠及1.2万户贫困家庭。

去年,我市财政投入107.7亿元,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落实对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补贴政策,支持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54所,支持新改扩建中小学31所,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武汉市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将技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补助范围,实施中职学校在籍学生免学费;落实文体惠民奖补政策,保障武汉自然博物馆建成开放,支持武汉国际马拉松、杂技节等重大文体活动举办。

推进我市主流舆论媒体建设,促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加大对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广播电视台的支持力度。

去年,武汉市级财政投入48.1亿元,助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取消药品加成,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惠民”属性。

在全市开展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支持15万名适龄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

去年,我市财政投入资金170.1亿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升级。加快推进城市赛事10条重点保障路线、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轨道交通和桥隧维护等重大交通项目实施。

“真金白银”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市财税部门按照市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确保三大攻坚战的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背后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

去年,我市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细化分解了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的8大类35项具体工作责任清单,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对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开展系统预防和专项整治,有力维护了金融生态的稳定。

近年来,武汉围绕中央、省关于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债务管理力度,着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2018年,武汉市财政部门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机遇期,先后发行轨道交通、棚改、公共停车场等专项债券,圆满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市财政部门着力构建精准扶贫投入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联合农业、教育、社保、民政等部门相继出台行业财政奖补政策,为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财政政策依据。去年,市本级投入资金22.4亿元,为实现今年全市所有贫困人口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据了解,2016年以来,市级财政共投入行业扶贫资金61.67亿元,有力改善了贫困户造血功能和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支持贫困村饮水安全、环境整治和危房改造,助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

市财政局实施扶贫资金统筹整合,破除了扶贫资金领域“条块分割、撒胡椒面”现象。根据全市扶贫投入区级整合的意见要求,强化区级统筹,推动各区搭建精准扶贫统筹整合平台。

武汉市切实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8年,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91.4亿元,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助力建设滨水生态绿城。

2018年,武汉市以“市场化、专业化、效益化”为导向,统筹运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武汉高质量发展。

2018年,武汉市级财政投入42亿元,促进产业高效高新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基金投资+资金补助”方式,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吸引国家、省级基金和社会资本投资,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的武汉产业投资基金,引进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中科院成果转化基金等在汉投资,推动三维闪存芯片在汉量产,有力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火箭运载项目建设,为武汉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一年来,武汉市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79亿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化解续贷资金链断裂风险,满足企业“过桥”需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暂时性周转资金支持,2018年,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扩充到4.4亿元,三年来,累计发放应急资金31.42亿元。

  财政加力提效,大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2019年,武汉市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培育壮大新动能;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支持强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市财税部门将“久久为功”,继续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风险防范,促进财政安全高效运行,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支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提高财政支农政策效应;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长江大保护,支持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东湖生态绿心等重点区域的项目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促进经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聚焦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落实国家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重大产业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实施万千百工程,开展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大力推进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支持推进“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布局在汉落地落实。全面提速储存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个国家新基地建设。

以筹办军运会为契机,塑造精致武汉新形象。统筹财力支持办赛事、建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支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提高低保、社会救助等标准;支持社区养老服务、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建设,健全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更新和人才培养引进。(长江日报记者贺亮 通讯员吕雪)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东风汽车股份本部销量2018年突破15.4万辆
  • 下一篇:世界“打卡”武汉将不止东湖绿道 代表委员描绘精致武汉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