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武汉为“非遗”传承人建视频档案 进行抢救性记录

时间:2017-04-12

  新华社武汉4月12日电(记者徐海波、李思远)湖北第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建档电视专题《江城非遗坊》12日在汉阳琴台大剧院举办首发仪式。由此,武汉将陆续为全市70岁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曲艺大师、老字号传承人进行抢救性口述视频建档,以记录濒临失传的老记忆、老手艺,弘扬工匠精神。

  武汉市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8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0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但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国家级、省市非遗传承人70岁以上的比例近70%,存在失传和断代的风险。

  此次启动的首批视频采集共66项,涉及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包括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舞蹈、民间文学、传统医药、民俗等项目。

  采集的视频将制作成《江城非遗坊》节目,在每周日晚间黄金时间武汉一套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并在主要视频网站开设节目专栏。同时,还将在欧美国家举办“印象武汉”非遗展,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武汉市档案局副局长徐辉表示,首批抢救性记录的大多是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的传承人。从第二批开始,将考虑技艺黄金期的问题,表演艺术类的如果即将过黄金期,将优先进行抢救性记录。“十三五”期间,武汉将全面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完)

 

(编辑:刘晓丽)

  • 上一篇:长江中游4省会城市年内实现人才无障碍自由流动
  • 下一篇:十堰载31吨柴油罐车发生泄漏 多部门联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