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考古业务成果交流会,于1月19至20日在荆州召开。本次交流会盘点发现,我省2018年考古重要成果不胜枚举,特别是围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开展大量主动性发掘,取得不俗成绩。
在史前阶段,荆门城河遗址新发现的王家塝墓地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其棺具明确、葬俗独特、随葬品丰富、等级明显,清楚表明屈家岭社会形成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墓葬礼仪,该遗址入选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穆林头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高级别墓地首次出土大型玉钺、玉牙璧等权力象征物。石家河遗址的蓄树岭地区是后石家河时期遗存最丰富的地点,为深入探索后石家河文化及其分期提供了重要资料。
商周阶段,曾国考古和楚文化考古争相斗艳。庙台子遗址、苏家垄遗址、随州汉东东路墓地、枣树林墓地继续开展工作。其中,庙台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和与冶炼有关的遗迹遗物,进一步明确了其作为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的性质。围绕万福垴遗址为中心的沮漳河下游地区开展的区域系统调查也取得重要进展,该调查明确了四个分布较为集中的大型遗址聚落群,在探索楚文化源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荆州胡家草场M12出土3000多枚西汉简牍,内容包括历谱、编年纪、律令、病方和遣册,具有重要价值。更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湖北考古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巴哈塔尔遗址开展联合发掘,取得丰硕成绩。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肯定了大家将发掘与研究主动纳入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课题意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及省内各地市州考古所、博物馆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会。(记者海冰、通讯员凡国栋、段姝杉)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